王钰钦|00后勇挑上海抗疫重担

近日 , 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攻坚阶段 。 在校园封闭管理期间 , 学生若有医疗需求该如何解决?临时隔离点的护理、管理任务重 , 如何保证效率?酒店被征用后 , 日常工作怎么维持?医护人员在一线奋战 , 他们的孩子谁来关心?
面对这些紧急又重要的抗疫任务 , 一群00后挺身而出 , 勇挑重担 。
青年医学生请战 , 坚守校园医疗“阵线”
一周多前的深夜两点 , 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校医院值夜班的医生李佳慧接到一通求助电话:该校一名学生小张被开水烫伤 , 热水瓶内胆的碎碴扎进脚里 , 疼痛难忍 。 她立即赶到学生宿舍 , 并联系辅导员开具紧急就医转运单 , 用私家车将小张送至校医院处理伤口 。 确认小张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后 , 她又联系校医院专车把小张转至校外定点就医 。
得益于李佳慧的及时处置 , 小张只需简单包扎伤口、涂抹药膏即可 。 “后续几天中 , 医疗小队的值班医生也一直关心我 , 每天都有医生打电话回访 , 感谢校园里的‘白衣天使’ , 有他们在 , 我们很安心 。 ”小张说 , 目前她已基本恢复 , 可独立行走 。
李佳慧是华东师范大学医疗小队的一员 。 本轮疫情暴发后 , 一支由16名联合培养医学生组成的医疗小队火速集结 , 挑起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医疗保障服务的担子 。
医疗小队的成员来自上海长征医院、奉贤中心医院、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等机构 , 均为具有医师执业资格的青年医学生 。 他们大多数因科研任务需要主动留驻实验室 , 听说学校需要医疗志愿者 , 便主动请战、迅速到岗 。 他们还主动延长接诊时间 , 提供24小时电话医疗咨询指导服务 , 并创建医疗咨询邮箱、医疗咨询微信群 。
3月19日以来 , 该团队共接到1700多条问诊信息 。 他们从中归纳出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等10类疫情期间常见的健康问题 , 并汇总整理出一份贴心、专业的“疫情防控期间常见疾病应对处理方案” 。
临时隔离点内 , 党员护士向组织报到
“您好 , 请入住的党员同志来扫码报到 。 ”4月1日 , 在新国际博览中心临时隔离救治点开启的N4舱内 , 来自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护士范泽海正在组织病区党员报到 。 作为团队里年龄最小的党员 , 范泽海看起来格外成熟、自信 。
3月29日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集结一支468人的医疗队 , 驰援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临时隔离救治点 。 范泽海是随队出征的两名00后之一 , 也是团队里年龄最小的党员 。 到达隔离救治点后 , 范泽海主动承担起楼组长工作 , 负责所在楼层人员物资、生活用品发放 , 组织做好楼层防疫管控 。
“我是一名党员 , 而且护理团队里男生不多 , 我应该多承担一些 。 ”范泽海说 。
隔离救治点N4舱启用后 , 范泽海投入到舱内收治工作中 。 经过3天奋战 , 舱内1500张床位全部收满 。 为更好地维持方舱内的秩序、加强医患交流 , 在临时党总支的统一调度下 , 范泽海负责入住党员的“双报到”工作 , 组织起一支党员志愿者团队 。
另一名进驻该隔离救治点的00后护理青年王钰钦主动向组织报到 。 刚到这里的王钰钦虽然内心有些忐忑 , 但面对任务她没有迟疑 。
她每天穿着防护服 , 走路要花费比平时多几倍的力气 , 每次从隔离区出来 , 汗水都浸湿了防护服里面的衣衫 。 即便双手泡白、体力消耗到极限 , 她默念着“坚持坚持再坚持”撑了下来 。 现在的王钰钦通过了考验 , 也逐渐适应了方舱内的工作 。
王钰钦说 , 作为护理新人 , 她体会到了舱内工作的辛苦 , 但当收到被隔离人员的感谢时 , 她所有的疲惫似乎都烟消云散 。 一些患者还主动参与志愿服务 , 这让她感受到“共克时艰”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