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防治与管理

 
“狂犬病”顾名思义,是由狂犬病毒通过动物咬伤传播给人的一种严重急性传染病,由于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及时而有效的预防是挽救患者的关键 。
全球狂犬病疾病负担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2010 年全球狂犬病死亡病例数为 26400-61000 例;发病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95%的狂犬病病例发生在非洲和亚洲,其中 84%源自农村地区(图 1);99% 以上病例的传染源为病犬 。

图 1.狂犬病流行地区分布情况
【狂犬病防治与管理】 哪些是高危人群?
生活在狂犬病毒流行地区、没有犬类和野生动物管制措施以及缺乏暴露后预防条件者,是面临感染病毒风险最大的人群 。
而全球有半数人口生活在犬类狂犬病流行的国家 。特别是儿童面临风险极大,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儿童会较轻易接近外表无害的动物,手臂和脸部易遭受攻击咬伤 。
狂犬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狂犬病病毒不能穿过完整的皮肤,需通过体表伤口或粘膜的直接接触完成感染过程,故通常经动物咬伤或接受死于该病患者的器官、组织移植进行传播 。
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有研究统计的病毒平均潜伏时长为 273.6 天(中位数 80 天,总跨度 12 天 -10 年) 。由此提示,即便尚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也要重视暴露后预防的重要性 。
如何进行暴露前预防?
对于狂犬病毒暴露风险高的人群,强烈建议进行暴露前疫苗接种 。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狂犬病暴露前预防依照疫苗接种方式不同,分为两个接种计划 。
其一是分别于第 0、7、21 或 28 天肌注接种,要求尽量严格按照时间安排完成接种,若某剂未按时接种,不必从头再来.
其二是分别于第 0、7、21 或 28 天皮内接种,要求疫苗启封后于 6 小时内用完,尽可能每次接种足量例数以避免疫苗浪费 。
疫苗接种方式有哪些?
WHO 推荐肌注或皮内两种疫苗接种方式,均可用于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免疫 。现广泛使用肌注方式,医疗资源有保障地区应用最多 。
病毒暴露后应采取哪些措施?
怀疑发生病毒暴露,应立即寻求暴露后预防,特别是当发生不明原因动物咬伤时 。
WHO 所推荐的基本处理措施包括清洗伤口、接受主动或被动免疫 。此外,由于不同地区可用疫苗和病毒免疫球蛋白有所差异,还需参考当地卫生部门推荐的处理方式、专家建议以及国家指南 。
1、处理伤口
立即清洗伤口可大幅降低发生病毒感染的风险性 。
紧急处理抓伤、咬伤伤口可选用肥皂水、去污剂、聚维酮碘或其他病毒杀灭剂;由于活动性出血的伤口是高危传染源,处理时避免污染或扩大创面;注射免疫球蛋白时必须渗透创口深处;建议延期手术闭合伤口 。
2、接种疫苗
难以抉择是否接种疫苗时,需要咨询专家意见 。
表 1. 根据暴露类型抉择暴露后预防措施(WHO 修订版)

部分国家采用 WHO 推荐的四剂接种方案,即分别于第 0、3、7 和 14 天各肌注 0.1mL 疫苗,鉴于接种计划减少一剂,故建议 II 类和 III 类暴露者(见上表)还接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治疗 。
如果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建议在第 28 天时补种第五针 。
已接种患者仅需两针加强针,分别在第 0 和 3 天时给予肌注,或在每次随访就诊时皮内接种(共计四针) 。无需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 。
3、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治疗
首剂疫苗接种后 7 天内(机体产生主动免疫作用前)尽早给予,推荐总治疗剂量为 20IU/kg,用药时应围绕伤口局部进行注射 。
狂犬病发作时有哪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