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误区一:“是药三分毒”
话说林子大啦 , 什么鸟都有 。
一位中年朋友 , 女性 , 62岁 , 已明确诊断2型糖尿病 。 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 , PBG13.8mmol/L , 并且经过生活方式干预 , 血糖仍然偏高 , 有明确指示需要药物干预 。
但是 , 这位朋友认为是“药三分毒” ,仅仅单纯控制饮食 , 已到了营养不良的边缘 , 任凭医生药师如何做工作 , 就是不肯服用药物 。
误区二:“用药时间不正确”
口服降糖药物一共有8大种 , 品种繁多 , 再加上每个药物 , 有许多不同的厂家 。 有的饭前吃 , 有的饭后吃 , 有的嚼碎吃 。 每种药物有效成分也不一样 , 使用方法错误不仅仅会导致药物疗效大打折扣 , 还会导致不良反应 , 如低血糖风险增加 。
一位男性 , 55岁 , 糖尿量异常:FBG 6.9 mmol/L, PBG 10.5 mmol/L,BMI 28kg/M2 。 给予二甲双胍 , 每天0.5g tid po 。 而且患者反映 , 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大 , 三个月下来 , 体重也没有控制好 。
在小编药师仔细询问下 , 发现有二个问题:一、其服用的是普通片;二、其一般是三餐前30分钟服用 。
我们说二甲双胍:产地与不同的产地 , 如有国外产的、有中国产的 , 有上海产的、有河南产的 。 另一方面 , 就剂型来说:有普通片、有肠溶片、还有缓释片等等 。
比如说:普通片和肠溶片为了减少胃肠道反应 , 建议随餐服用 , 每日多次;而缓释肠溶片 , 相应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 , 服药时间相对要求宽松 , 建议每日二次 , 每次500-1000mg , 每天最大剂量不能超过2000mg 。
该患者胃肠道反应较大 , 建议服用缓释片 , 随餐服用 , 并关注 , 从小剂量起 , 1.0g bid po , 等适应后 , 逐渐加量到2.0g bid po 。 三月后 , 效果显著 。
再比如促泌剂 , 其机理是促进胰岛素的早相分泌 , 需要注意:不进餐 , 不服药 。 否则容易导致低血糖 。
误区三:随意不恰当联合药物
小编药师注意到 , 很多糖友 , 经常需要服用二种或者三种降糖药物 。
口服降血糖药物搭配是一门科学 , 更是一门艺术 。 小编在这里提醒各位糖友 , 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 , 特别是不能盲目加用其他药物一起口服 。 每种药物的制作工艺 , 以及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都是不一样的 , 盲目或自行随意加药是不科学的 , 有可能不仅达不到增加药效的作用 , 反而会使药物的“副作用”叠加 。
比如 , 有消化道症状的糖友 , 二甲双胍与糖苷酶抑制剂 , 就不主张联合使用;再比如 , 促泌剂与胰岛素 , 也不建议合用 , 容易导致低血糖 。
联合用药的几个常见误区
1、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 :胃肠道不良反应增加
2、促泌剂+胰岛素:低血糖风险加大
3、同一作用机制的药物相加:GLP-1激动剂+DDP-4抑制剂
误区四:一听使用胰岛素就怕
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 , 惧怕使用胰岛素 ,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为只要用上胰岛素就说明自己病情加重了;二是认为使用上胰岛素就会形成依赖 , 离不开也撤不下来了;三是害怕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 其实这些担忧完全没有必要 。
是否需要使用胰岛素 , 还是一句话 , 需要到正规医院去诊疗 。 医生 , 会根据患者糖尿病的类型(比如一型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患者 , 是一定需要使用胰岛素的) , 还有疾病的严重程度 , 各项指标(比如患者的年龄、体重、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 , 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等)综合考虑 。
- 诊断|糖尿病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很多人都不知道,这5点别忽视
- |吃到七分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教你一招控制食量,不会再吃撑
- 饮食|得了糖尿病,4种食物有助控制血糖,远离并发症,第一种经常吃
- 肾脏|蛋白尿降不下去,别总让激素“背锅”!给你3点用药建议
- 维生素D|糖尿病治疗的“钥匙”,可能藏在这种最常见的维生素背后!
- 伤害|糖尿病如何预防?4个糖尿病谣言最好别信,否则给身体带来危害
- 患上乙肝必须要长期用药吗?长期用药的判定标准有哪些?
- 7月吃苦瓜,维生素C是苹果24倍,减肥护血管,可糖尿病人能吃吗?
- 水平|司机驾车撞向护栏,牵出糖尿病急症,到底发生了什么?
- 饮食|糖尿病患者打了胰岛素就能随便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