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牙背后的社会办医之争:民间资本“有序扩张”有新答案

一口牙背后的社会办医之争:民间资本“有序扩张”有新答案】“社会资本办医是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医疗体系的有效补充 。 ”
3月15日 , 资本市场上展开了一场社会资本办医的大讨论 。 当时处在舆论中心的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这样回复 。
社会资本办医 , 这是2009年国家医改刚启动时就确立下来的总方针 , 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变过 。 尤其是在近些年 , 国民收入增加的背景下 , 医疗需求开始出现多样化 , 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医疗服务的价值更加显现出来 。
3月22日 , 主攻中、高端市场的口腔连锁龙头瑞尔集团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 成为2022年第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民营口腔连锁机构 。
瑞尔集团成立至今已有23年 , 曾先后得到淡马锡、高盛、高瓴资本、启明创投等知名机构的青睐 , 5轮融资金额总计达4亿美元左右 。
这些投资机构重“长线” , 与瑞尔集团的“画风”很契合:早在创业初期 , 瑞尔集团总裁邹其芳就曾表示 , 不要急功近利的投资者 , 也不能盲目扩张做加盟 。
如今登陆资本市场 , 瑞尔还能保持步伐节奏吗?
口腔赛道风口不减 , 医疗服务最受青睐
“社会力量”究竟适不适合办医?市场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
企查查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6月 , 口腔行业的总融资项目超过320余起 。 其中 , 以提供正畸、种植为主的牙科医疗服务机构占比超过40% , 累计融资项目130起 , 是口腔护理项目的4倍 。
一口牙背后的社会办医之争:民间资本“有序扩张”有新答案
文章图片
2022年1月 , 国家卫健委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时还曾表示 , 不对社会办医的区域总量和空间作规划限制 , 并鼓励社会力量开办的医疗机构牵头成立或加入医联体 , 或与公立医院开展不同形式的协作 。
在整个医疗门类中 , 牙科是最早开始市场化的 , 即使是在计划经济时代 , 私人牙医都未曾消失过 。 改革开放以后 , 牙科诊所迅速规模化 , 成为社会办医中最大的的一类 。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 , 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757亿元增至2020年的1199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6%左右 。 其中 , 民营口腔诊所占市场总额的51.9%左右 。
小诊所的客户超过大医院 , 这是中国医疗界少有的景象 。
一口牙背后的社会办医之争:民间资本“有序扩张”有新答案
文章图片
民营口腔机构在中国医疗市场上有独特的地位 , 甚至“逆袭”了公立医院的地位 , 通过改制公立医院成为地方巨头 。 但更多的口腔机构 , 则是凭借自己的品牌和服务优势 , 聚焦中高端市场 。 和国外一样 , 让牙医的价值得到回归 。
招股书显示 , 瑞尔集团是国内第三大民营口腔医疗服务提供商 , 仅次于通策医疗和拜博口腔 。 数量上 , 瑞尔集团目前在全国拥有111家口腔医院和诊所 , 最近十年间服务患者数量总计超过740万人次 , 复诊率达47.6%左右 , 客户满意度高达97% 。
牙科市场还远没到天花板 。 中泰证券2021年发布的一份研报数据显示 , 中国牙科服务的渗透率为17.9% , 这一比例在美国则高达68.8% 。
市场缺口仍在 ,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 谁能拿下它 。
谁能抓住未来风口
1999年 , 邹其芳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瑞尔齿科牙科门诊 。
瑞尔集团早期投资人、现创世伙伴CCV创始合伙人周炜回忆 , 这家门诊大约是20个诊室的规模 , 但基本定下了瑞尔门店的形制风格 , 也就是业内认可的“大店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