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瞭望 | 全球猪心移植第一人去世,异种器官移植攻守何从

这次手术证明基因编辑可以控制超急性(术后数分钟至24小时内)排斥反应 , 代表异种器官移植有望为患者提供过渡手术 , 争取可能获得人类供体心脏的时间
通过异种移植解决器官供求失衡的问题虽然前景可期 , 但其存在的医学风险、伦理风险等使其前进仍需谨慎
“生命从出生走向死亡是自然规律 , 为了延长生命可使用哪些科技手段 , 边界在哪里 , 值得深思 。 ”
文 |《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人员 于雪 魏雨虹 帅才
在存活约两个月后 , 接受全球首例猪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戴维·贝内特于3月8日去世 。
实施该手术的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9日发布消息称 , 在术后几周 , 贝内特体内的移植心脏运转良好 , 没有排斥反应迹象 。 他与家人一起生活 , 接受了帮助恢复体力的物理治疗 。 但数天前贝内特的病情开始恶化 。 医院在明确其没有康复希望之后 , 给予了贝内特姑息治疗 。 贝内特临终前几小时仍能与家人交流 。
贝内特被成功植入异种器官的消息 , 曾被一些人视作缓解人类供体器官短缺的希望 , 其突然离世让这一美好愿景重新经受理性反思 。 选择异种器官移植(属于异种移植的一种)有哪些先决条件和评判标准?异种器官移植在医学上又存在哪些潜在风险?面临哪些伦理争议?
尽管异种器官移植仍有诸多需要审慎观察之处 , 但医学技术领域的每一次失败都是人类向前迈进的重要尝试 。
手术|瞭望 | 全球猪心移植第一人去世,异种器官移植攻守何从
文章图片

2020年6月13日 ,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刘金成(左一)与团队成员共同进行猪-猴异种心脏移植手术 张懿楠摄/本刊
“冒险”的原则
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称 , 贝内特于去年10月首次到该中心就医 , 当时只能卧床 , 依靠体外生命支持系统——体外膜肺氧合(ECMO)维持生命 。 他的病情不适合接受常规心脏移植手术 。 在接受猪心脏移植手术前 , 贝内特被充分告知了移植手术风险 , 这一手术是试验性的 , 具有未知风险和益处 。
贝内特的异种器官移植手术风险和益处未知 , 医生“冒险”的原则又是什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心脏移植及瓣膜外科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郭可泉说 , 临床同种器官移植的准入标准 , 一般是患者如果不做器官移植手术可能在一年内死亡 , 异种器官移植准入对应的情况肯定更为紧急 , “要是不做 , 很快就会去世” 。 他表示 , 也存在患者曾经做过同种器官移植 , 免疫系统被激活 , 再做则会很快出现免疫排斥 , 这种情况也可考虑异种器官移植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周新民教授认为 , 选择对患者启动异种器官移植这项紧急程序 , 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患者有不可逆的终末期器官衰竭 , 经系统完善的内科治疗或常规手术无法治愈;2.在有禁忌症或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 , 患者不能通过植入人工肾、人工肝、人工心等疗法进行短暂辅助或长期治疗;3.同期缺乏合适的同种供体器官;4.患者的预期寿命以小时或天来计算 。
异种器官移植在美国仍属实验性疗法 。 贝内特能使用该疗法 , 依据的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同情使用”条款 , 即当患者面临严重或危及生命的医疗状况 , 且仅有实验性疗法这一种选择的时候 , 就适用这项条款 。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伦理与法律学系副主任刘瑞爽告诉《瞭望》新闻周刊 , 进行异种移植必须符合程序合规的要求 。 首先要从适应症 , 即手术适合运用的范围、标准上考虑 。 其次要明确告知病人手术的风险及获益 , 征得其同意 。 再次 , 应组织伦理委员会评估 , 不仅是临床医生 , 参与评估的成员还应包括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方面专家 , 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