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真的是“害人精”吗?科学告诉你答案,不敢吃味精的人都看看
各位读者朋友大家好 , 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让健康养生成为必修课 。 我是老医生经络养生 , 每天为大家分享健康养生新知识 , 遵循良好的健康养生方法 , 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 才是健康长寿的最好做法 。
味精作为一种提鲜的调味料 , 在八九十年代可谓是家家户户必备 。 然而 , 目前市面上却鲜少见到味精的身影了 。
文章图片
有数据显示:
我国的味精市场需求量在不断减少 , 2013年时的味精需求量为114.6万吨 , 2018年时约为100万吨 , 而今已经下降到约80万吨/年 , 生产味精的企业也在迅速减少 。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 , 主要源于一个说法:味精伤身 , 杀精又致癌 。 很多人因此放弃使用味精 , 或者使用鸡精替代 。
文章图片
有媒体进行了一项随机采访 , 约65%的人表示会放少量的鸡精或味精 , 约有5%的人表示不会再放 , 约30%的人则选择会继续放 。
那么 , 味精是否真的会致癌呢?它的主要成分究竟是什么?
文章图片
味精的发现与流行
味精的发现源于偶然 。
第一阶段:
1866年 , 德国博士H·Ritthasen(里德豪森)在小麦面筋中偶然分离到了氨基酸 , 因为是谷物中检测到的 , 所以将其称为谷氨酸或麸酸 , 是一种植物蛋白质 , 具有一定的鲜味;
文章图片
第二阶段:
1908年 , 日本东京大学化学家池田菊苗在实验中发现 , 海带蒸发后会留下一种棕色的晶状物 , 即L—谷氨酸钠结晶体 。
经检验 , 它和里德豪森所发现的谷氨酸是同样的物质 , 具有强烈的鲜味 。
文章图片
窥探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 , 池田菊苗率先将这种味道命名为Umami(鲜美的味道) , 研究出批量生产谷氨酸钠的工艺后迅速申请了专利 , 并取名“味之素” , 风靡全世界 。
“味之素”传入中国后迅速走红 , 稳坐调味品市场行业的第一把交椅 , 家家户户都在用 。
文章图片
第三阶段:
1921年 , 吴蕴初通过实验发现了“味之素”是由谷氨酸钠而来的奥秘 , 受里德豪森的启发 , 他着手研制从谷物中提取谷氨酸钠的技术 , 并取名“天厨味精” , 打开了国货味精之路 , 吴蕴初也成为中国的“味精之父” 。
文章图片
在1965年之前 , 生产味精都是通过酸水解的方式将面筋或大豆的谷氨酸钠分离出来 , 这种方式耗时长 , 成本也高 。
1965年后 , 开始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式来提取谷氨酸钠 , 大大提升了效率 。
文章图片
然而好景不长 , 树大招风 , 味精还没有红多久 , 便被贴上了“致癌”、“害人精”的标签 ,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味精致癌的说法从何而来?
味精致癌的言论与一位美籍华裔有关 。
1968年 , 赵浩民给新英格兰送了一封信 , 他在信中提到:
每次在美国的中餐馆吃完饭后 , 脖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麻痹感 , 心跳也会加速 , 心律不齐 , 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 。
- 手术|颅骨修补不仅仅是颅骨修补
- 冬瓜是夏天常吃的一种食物|冬瓜别再熬汤清炒了,学会此做法,皮薄馅多又鲜香,上桌遭疯抢!
- 未来第一大致癌因素是:胖!
- 肝脏|肝脏是“哑巴”器官,身体出现这些症状,是它正在向你的肝脏求救
- 视神经|视神经炎的常见人群?
- 蕨菜|经常吃的蕨菜,到底是抗癌还是致癌?能不能吃?告诉你真相
- 本文转自:海报新闻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淑娟 东营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好品山东丨广饶小葱种出致富新希望 一片片碧绿甚是喜人
- 三月的温度真的太暖和了,准备3种幸福果,寓意健康幸福
- 本文转自:福建网络广播电视台福州闽侯的小程因为突然不能控制手脚|“无法控制手脚”男子洗澡后突发半身不遂,竟是天气惹的祸?
- 影响|胎记是怎么形成的,你知道吗?有胎记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