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榨干最后一滴油:曹雪芹祖父的利用价值
“包衣”译自满语 , 意指“家里的” 。 1621年 , 努尔哈赤率军攻克沈阳 , 当地幸存的汉族居民被编为包衣 , 是满人主子的奴仆 。 一朝为奴 , 终身为奴 , 子子孙孙也都是奴仆 。 这是一种不幸的身份待遇 。 但当清军入关并一统全国后 , 包衣相比满蒙统治者之外的其他民族居民 , 就显得更为可靠 , 更值得被托付公开重任及不宜公开的皇家秘密任务 。
文章图片
曹雪芹塑像
平息了三藩之乱后 , 康熙皇帝发现满清皇族在全国的统治仍面临尴尬 。 满族相比汉族 , 人数更少 , 后者中的大量知识分子对朱明王朝的怀念并未消褪 , 这也是荒诞不经的朱三太子传说会袭扰清代统治的整个前半段的原因 。 更让皇帝感到忧心的是 , 被外放到全国各地任职的满蒙将臣很快沾染上了腐败习气 。 如果局面持续下去 , 汉族大臣、知识分子连同被煽动起来的平民就可能冲击“少数人的统治” , 后者将无法有效应对 。
文章图片
影视剧中的朱三太子
皇帝还意识到 , 皇室需要额外收入以满足开支 , 这笔钱不能出自国库 , 更不能肆意加税以刺激本已紧张的满汉矛盾 。 明朝留下了南京、杭州、苏州织造府 , 以及驻扎在运河和淮水节点的盐业专卖部门 , 这些“历史遗产”可以为皇帝贡献收入 。 为皇帝掌管这笔钱的人必须令人放心 , 明朝选任的是太监 , 康熙皇帝决定打破此做法 。
包衣中的优秀人才就成了皇帝眼中的最佳对象 。 包衣祖祖辈辈为满清皇室家奴 , 足够可靠 , 也牢牢的贴上了皇帝“自家人”的标签 , 难以想象忠诚度会出什么问题 , 皇帝借助包衣可以监视江南地区的满汉官僚 。 包衣原为汉族人 , 到织造府和盐业专门部门所在的江南地区任职 , 有助于调处满清皇室与当地汉族居民特别是知识阶层的矛盾 。 最重要的是 , 包衣由内务府管理 , 掌控织造和盐业两大肥差 , 可以让庞大税银绕开各省官衙和户部 , 直接充实皇帝的私房钱 。
文章图片
江宁织造府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是从包衣中脱颖而出的优才 , 最辉煌时 , 成为了最受康熙皇帝信任的宠臣 。 我们读到的《红楼梦》 , 就有相当内容是在再现曹寅时期曹家的辉煌及后来的破败过程 。 世界著名汉学家、美国历史学会主席、耶鲁大学教授史景迁所著的《曹寅与康熙》一书 , 就是通过对曹寅一生的叙述 , 揭示了清代前期三项通常受到忽略但实际影响相当惊人的政治和经济机制:包衣身份体系、织造及盐业管控机制、密折制度 。
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皇帝的保姆 , 他在十几岁时进入内务府当差 , 以文武才华渐获信任和提升 。 1690年 , 32岁的曹寅奉派南下接任苏州织造 , 三年后升任江宁(南京)织造 。 《曹寅与康熙》书中第二章就介绍了曹寅在北京、苏州、南京等地与汉族知识分子刻意往来 , 结成深厚情谊的情况 。 事实证明 , 这种往来因为拉近了皇室与知识分子的距离 , 因而加深了皇帝对曹寅的信任 , 才会引出后来的密折托付 。
文章图片
清代密折之皇帝回信
江宁等三大织造 , 是清代设于江南三地的皇室纺织作坊 。 曹寅的父亲曹玺担任江宁织造长达22年 , 曹寅本人任此职超过20年 , 曹寅子颙、弟頫后来还陆续承袭 。 皇帝之所以放心曹家人半个多世纪把持织造“肥差”位子 , 当然与曹寅等人的突出能力有关 。 江宁织造不仅要想办法改进织造作坊的加工工艺 , 还需要在生丝收购等环节借助一系列的资本化、期货化运作牟取利润 , 一些时候还将受命收购或抛出粮食等重要商品 , 以稳定市场物价 。 织造的另一项财源来自署理或部分署理长江和大运河上的重要钞关 。 赚到的钱当然很难避免织造本人的贪墨 , 但大头还是贡献给了内务府(皇室) 。 从今天的企业模式和形态来看 , 江宁等三大织造接近于兼营纺织业实业和投资的国企 。
- 幼儿夏季预防感冒四大招 少穿衣少盖被
- 稀饭|每天来碗有营养的小米粥,被人忽视的食补良品,你需要知道
- 当年逼父母北京买房的张炘炀,曾被说自私:怪学霸眼光看得长远!
- 维生素C容易被这些因素破坏,找对黄金搭档,减少营养浪费!
- 费英东有多猛?努尔哈赤下令准备撤退时,才发现已经被他打下来了
- “老得慢”的女性,多有这7个共同点,不想被叫黄脸婆,建议效仿
- 冻柿子|果农从不碰的4种水果,早被拉进“黑名单”,却还有人吃到停不下
- 健康|中国人的饮食方式被批评,尤其是这3种不健康的方式,要重视起来
- 抗癌|西兰花被誉为“抗癌冠军”,却还能抗衰降糖!医生都常给孩子吃!
- 牙齿|甲状腺“保护伞”被揪出,香菇未上榜,榜首天天吃,结节或逐渐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