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人体的最佳状态是:阴在上,阳在下!可惜现代人都颠倒了( 二 )



我们再来看道路的问题:1、中气不足在身体的圆运动中 , 火要下降 , 水要升腾 , 必须有一个力量来推动 , 这个力量就是中气 , 它是气机升降的关键 。 中气由脾胃所生 , 脾胃虚弱 , 就会中气不足 , 继而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肾水无法借助脾气的升发 , 向上升腾以济心火 , 人就会因心火亢盛而出现红肿热痛、心情烦躁等问题;同时 , 心火无法借助胃气的下降 , 向下沉降以温肾水 , 人就会因肾阳不足而畏寒、痛经、腹泻、下肢寒凉等 。 2、湿阻中焦火往上走 , 寒往下沉 , 中焦不通 , 就会“上焦火 , 下焦寒” 。 最常见的就是湿阻中焦 , 堵塞道路 , 导致心火不降、肾水不升 , 自然水火也就无法既济了 。
上热下寒 , 最宜艾灸!
上文说了 , 上热下寒的本质在于“真寒假热”或“阳不归位” , 这就提出了两点要求:一要补阳 , 二要潜阳(就是把阳气拉下来) 。 有些上热下寒体质的朋友服用补品后 , 往往加重了上火症状 ,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单纯地补了阳 , 但没有把阳气拉下来 , 阳气没有归位 , 不但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 反而会坏事儿 。
既能补阳又能潜阳的方法非艾灸莫属:
1、上热下寒出现的火是虚火 , 说明体寒 , 而艾灸最擅治疗虚寒之症 , 最为适合;
2、把阳气拉下来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灸腿;
3、艾灸可以阴阳同补 , 既能补阳 , 又能滋阴 , 还能祛除寒湿瘀 , 消除中焦瘀阻 , 同时补足中气 , 帮助脾升胃降……这些都在推动心肾相交 。
这样艾灸:补阳潜阳 , 双管齐下第1步:打通中焦打通中焦 , 祛除湿寒 , 补足中气 , 让上下气路畅通 , 这样火才能下行 。 否则 , 艾灸之后 , 火全堵在上面下不来 , 上火症状会更加严重 。 方法如下:首先 , 如果上火症状严重 , 先艾灸膏肓 , 将阳气引到胸腔;接着 , 重灸关元——关元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门户 , 艾灸关元能使命门真火充盛 , 元气得到补充 , 真元就会恢复“藏而不泄”的功能 , 会主动将散在外面的热量收回来 , 上火的症状就会逐渐消失(将关元和中脘一起艾灸 , 还可加快驱除阴邪的速度);
【艾灸|人体的最佳状态是:阴在上,阳在下!可惜现代人都颠倒了】再次 , 中焦不通重在调脾胃 , 像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太白等都是常用穴 , 脾气虚 , 可加灸气海;脾湿重 , 可加灸阴陵泉、丰隆、解溪等 。 第2步:引火归元对于上热下寒引起的虚火来说 , 需要把它引到该去的地方——下肢 。 这时可通过灸下焦及腿上的穴位来引火 , 常用的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涌泉等 。 腿部暖了 , 经络通了 , 上焦的火就下来了 。 需要注意的是:脚心的涌泉穴应当放在最后灸 , 而且不可缺少 , 这样做才算是让“引火归元”这个过程彻底完成 。 此外 , 建议在艾灸前 , 用艾叶煮水泡脚 , 边泡脚边双手搓后腰 , 效果更佳 。 泡完之后 , 再搓脚底的涌泉穴 , 既能滋养肾水 , 又能补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