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蔬长蒂色胜银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珍蔬长蒂色胜银
文章图片
茄子还有着健康长寿、仕途通达、长宜子孙的美好寓意 。 (ICphoto供图)
○蓝山竹
“青紫皮肤类宰官 , 光圆头脑作僧看 。 如何缁俗偏同嗜 , 入口元来听一般 。 ”南宋诗人郑清之的这首《茄子》 , 描绘出茄子的诗意和趣味 , 还透着一点幽默感 。
茄子最晚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 西汉王褒在《僮约》(公元前59年所作)里就提到了“种瓜作瓠 , 别茄披葱” 。 古人钟爱茄子 , 除了满足食欲 , 还因为茄子有着健康长寿、仕途通达、长宜子孙等诸多美好寓意 。 茄子的顶端花萼宛若一顶官帽 , 便有了做官的寓意;茄子内瓤多籽 , 于是有着多子多孙的寓意;长条形茄子纤长而廋 , 更是有了长寿的寓意 。 所以 , 古人深爱之余 , 多将其造型做成各种工艺品 , 尤以翡翠、玉雕最多 , 挂件、饰品、鼻烟壶 , 林林总总 , 蔚为大观 。 武汉博物馆就收藏了一件清代白玉茄形鼻烟壶 , 丰硕饱满 , 光洁圆润 , 充满乡土田园气息 。
宋代僧人释了悟 , 在念经礼佛之余 , 还不忘开垦菜园 , 留下“昨日栽茄子 , 今日种冬瓜”的吟咏 , 来寄托自己的种菜情结 。 元代画梅名家王冕 , 晚年避居会稽九里山 , 园中诸多瓜果菜蔬 , 他尤其爱茄子并将种茄过程写成《种茄》一诗:“种植便生地 , 还宜去草莱 。 所期羞膳具 , 毋吝日滋培 。 雨露恩时及 , 风霜气莫摧 。 且令根本固 , 看尔实恢恢 。 ”诗里行间 , 作者对于茄子种植、除草、浇灌的各种程序显然是颇有心得 , 这也是古代高士隐逸乡野 , 种菜养鱼 , 不问世事、追求恬淡闲适生活的真实写照 。
茄子亦是古人联络感情的馈赠佳品 。 北宋诗人黄庭坚被贬戎州时 , 收到好友送的茄子 , 写下《谢杨履道送银茄四首》 。 其中一首 , 对蜀中银茄给予极高评价:“白金作颗非椎成 , 中有万粟嚼轻冰 。 戎州夏畦少蔬供 , 感君来饭在家僧 。 ”在另两首诗中 , 黄庭坚感慨“君家水茄白银色 , 殊胜坝里紫彭亨”的同时 , 亦对戎州当地人不识银茄美味的状况 , 发出了“蜀人生疏不下箸 , 吾与北人俱眼明”的咏叹 , 甚至有了“待得银包已成穀 , 更当乞种过江南”的想法 。 由此看来 , 诗人已经动了将蜀中银茄的种子移植到江南的念头 。 茄子色泽上分为紫色、紫黑色、白色、青色等 , 白色茄子是唐朝从新罗传入的品种;茄子形状主要有圆茄、长条茄、椭圆茄、梨形茄等 。
茄子的叫法不一 , 江浙人称之为六蔬 , 广东人称为矮瓜 。 古人爱茄 , 还独出心裁给茄子别具小名 。 清代词人叶申芗写过一首《踏莎行·茄》:“昆味称奇 , 落苏名俏 。 五茄久著珍蔬号 。 自从题做紫膨哼 , 食单品减知多少 。 作脯原佳 , 将糟亦妙 。 老饕所嗜从吾好 。 忆并自苋话清操 , 自惭肉食非同调 。 ”形象地将紫色的茄子取了一个“紫膨哼”的别名 。
清康熙年间的朱彝尊 , 既是知名学者、藏书家 , 还是一名优秀的词人 。 虽身处官场 , 但心系田园 , 所撰《日下旧闻》《食宪鸿秘》遍及物产、食谱等 , 所作诗词亦多花事蔬果、田园风光 。 其《临江仙慢·咏茄》 , 描述初夏蝉鸣茄熟情状 , 可谓是一篇爱茄的小令:“陇上紫瓜好 , 黛痕浓抹 , 露实低悬 。 趁朝日、畦丁密洒冰泉 。 桑边 。 看长蒂剪 , 累累绽 , 叶底光圆 。 筠篮满 , 饷白牛萧寺 , 赤马吴船 。 筵前 。 生疏蜀客 , 犀箸催下茫然 。 笑千庞万粟 , 许配芳鲜 。 婵娟 。 爱轻染香衫色、比似花妍 。 闲无事 , 写家蔬添个 , 小蝶新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