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深很累 , 她想住进精神病医院 , 但找不到合适的 。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越来越严重 , 躁狂的兴奋和抑郁的低落交替挑动着敏感的神经 , 在大学临近毕业的这几个月 , 李深不得不终止毕业实习 。 每一段从高峰跌落至低谷的旅途 , 都像一场场筋疲力尽、做不完的梦魇 。
李深想自救 ,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住院 。
但她也有个执念:要住精神科的开放式病房 。
在国内 , 绝大多数的精神类病房是封闭式的——不允许探视、没收手机、出行和活动也受限制;而开放式意味着 , 她既能在医院里进行规律治疗 , 还能有退休的家人陪护 , 家属朋友也能来探视 。
二者还有个最重要的区别:封闭式病房代表着“特殊”、“约束”、“控制” , 而在开放式病房 , 可以像治其他疾病一样 , 而非成为一个人们刻板印象中的“精神病人” 。
但在国内的设有精神科的医院里 , 设有开放式病房的医院不多 。 而近三年 , 因各种原因 , 许多开放式病房 , 在不同程度上也关闭了曾经敞开的大门 。
给无数家医院打电话后 , 李深频繁得到碰壁的消息 。
开放式病房消失了 , 变成了寓言中的住所 , “能看到 , 但触不可及” 。
在李深找医院的那半年里 , 国内的一些精神专科医生也注意到:这三年 , 精神科的开放式病房、开放式服务正在“倒退” 。
一位医生接到家长投诉说:住在病房里的孩子 , 没有手机 , 没有探视 , 就像失联了一样 。
难 寻半年都在“找住院” 。
等待治疗的日子里 , 李深总会想着自杀或者“得一场重病就好了” , 进而摆脱复杂的现实世界 。 她将最近的烦恼归结于病情 , “一时脑热觉得自己很行就重新投入实习 , 躁了;现在又掉入没有动力的漩涡 , 郁了 。 ”
躁郁症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另一个名字 。 患者既有躁狂发作 , 也会有抑郁发作 。 躁狂发作时 , 他们情感高涨、言语增多、精力充沛;而抑郁发作时 , 他们又会表现出情绪低落、疲劳迟钝、快感丧失的症状 。 两种症状反复交替、不规则地出现 。
今年23岁的李深 , 在12岁时第一次自残 。 那时 , 她不知道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 只是知道自己情绪波动很大 。 16岁开始 , 李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直到19岁 , 李深因为自杀未遂正式确诊双相情感障碍 。 没有休学治疗的日子 , 在她眼里就像赶路:“一边上学 , 一边治疗 , 效果也不好 。 ”
此前 , 李深一直在一家二甲专科医院看病 。 医院小 , 药物种类更少 , 很多精神类药物都没有 , 李深后来觉得 , 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治疗 。 那段时间 , 她把医院里能开到的药都试了一遍 , 药量也加到最大 , 但都没有很好的效果 , 最后甚至还发生了耐药 。
无论如何 , 李深这一次都想住院 。
但现实是 , 一些医院仍然在严格的管控之下 。
武汉一家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医生说 , 因为疫情的影响 , 全国精神专科医院 , 甚至包括综合医院的精神科、心理科的开放式服务基本都关闭了 。 家属探视也改成了线上视频探视 。
此外 , 在他所在的医院 , 新病人入院后 , 需要在隔离病区观察3~7天不等 , 才能进入普通病房 。 “隔离观察这3到7天 , 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难受的 , 因为工作人员都是二级防护 , 基本上很难交流 , ”他说 。
李深所在的二甲专科医院也是如此 。 医院告诉李深 , 想住院 , 就必须隔离14天才能入住 , 而且“进去了就不能再出去 , 是封闭式管理 。 ”李深看见过住在封闭式病房里的人 , 觉得他们“就像行尸走肉一样” 。
- 年后幸福肥,可千万别忽视
- 湘潭市中心医院2篇征文入选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
- 多家医院院士联合呼吁:停止饮用“1桶装水”,会加速肝脏癌变,趁早丢弃
- 北京地坛医院:2月5日8时起恢复急诊、发热门诊诊疗服务
- 多家医院联合声明:1种“粗粮”比喝酒更毁肝,劝告家人:煮粥时少放
- 医生|辽宁省中医院发生刑事案,伤者为脾胃科副主任,抢救中有开颅止血
- 新冠康复在社区③ 四对一个性化诊疗,这家社区医院为何“兴师动众”?
- 24岁女研究生确诊甲状腺癌,化疗4次离世,医生叹息:这1物怎可多吃
- 健身|不吃饭的减肥方法真的可以很快就瘦身吗?
- 总床位1300张!云南省民族医医院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