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8日 , 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津城大地 , 一场阻击奥密克戎毒株的战役打响 。 面对突发疫情 ,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全体医务人员立即进入战备状态 。
防控就是责任
该院消化(肝病)科科室主任、护士长第一时间率领全体医护人员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 在住院部三个病区内均设立了独立的缓冲病房 , 梳理在院每一位患者的家庭住址 。
1月9日 , 消化(肝病)科迅速将来自津南区的患者转移至缓冲病房 , 医护人员按标准程序穿戴隔离衣进入病房 。 对新住院患者严格核对地区、健康码、行程码及48小时内核酸报告 , 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 扫码进入病房 。 每天关注住院患者封控管控区域及两码变化 。
党员就是旗帜
消化(肝病)科主任医师肖时湘、主治医师崔浩、住院医师田佳骏深入定点医院疫情最前线 , 开展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 面对确诊患者 , 他们既要保证防护到位 , 又要做到高效完成工作 , 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几小时毫无怨言 。 三位党员在关键时刻 , 义无反顾地冲在一线 , 责无旁贷地投身到这场疫情阻击战中 , 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文章图片
疫情就是命令
每次接到医院支援核酸筛查的任务通知 , 科室的微信工作群总是此起彼伏地响起来 , 消化(肝病)科医务人员纷纷报名请战 , 先后出发支援核酸筛查工作 , 有的更是深入津南区的疫情“暴风眼” , 战斗在抗疫一线 。
室外寒风凛冽 , 医务人员们被冻得手脚冰凉 。 为了尽快完成核酸筛查工作 , 他们顾不上休息 , 始终严格消毒、高效有序地完成着工作 。 常常是转战不同的“战场” , 通宵工作至凌晨 , 尽管每一次支援任务都很艰巨 , 但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圆满完成了任务 。
空港医院作为收治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定点医院 , 一直都有该院消化(肝病)科医务人员支援的身影 , 主任医师肖时湘、梁静 , 主治医师王涛、刘昌恩、崔浩、刘莹 , 住院医师田佳骏都是进驻、治疗、隔离、再进驻……无论家中有耄耋的双亲还是待哺的婴儿 , 他们虽牵肠挂肚 , 但从来都是义无反顾;爱人同时进驻疫情一线 , 他们担心思念 , 但他们侠肝义胆、从不抱怨 。
文章图片
出征也有温情
王颖、徐萧冬两位护士是第一批进驻津南的 , 在防控区负责集中和入户筛查 , 后面的队员们到达津南后 , 不忘把前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分享给队员们 。 三九隆冬 , 队员们的双手被冻得通红 , 连续多日的工作让她们身体消耗巨大 , 体力接近透支 。 而由于出发匆忙 , 她们没来得及备齐日用品 , 王颖作为大姐姐 , 把自己的日用品分给大家 , 看大家喝水少 , 部分队员还上了火 , 就托付家住津南的亲戚给队友们买了水果和牛奶 , 暖暖的真情鼓励着大家更积极地投入工作 。
文章图片
坚守亦是考验
抗疫同时 , 必须保证患者就医通道的畅通 , 消化(肝病)科住院患者人数较多、病情相对较重是常态 。 肝癌破裂出血、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性休克、肝衰竭……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刻不容缓 。
向慧玲、叶青副主任和几位护士长一方面制定策略、梳理流程 , 保证疫情期间危及患者的救治 , 另一方面鼓舞斗志、凝聚力量 。 留守在医院的医护人员以一当十 , 最紧张的时候一层病房50张床位仅有4名留守医生 。 为了全力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 , 三级医师兼了二级医师的工作 , 二级医师直接冲在一线值班 , 排班表每周重新压缩安排 。 今天我替你值班、明天我下夜班替你出门诊 , 付彦超医生干脆住在病房 , 以院为家 , 白天晚上连轴转 。
- 职责|“疫”无反顾|不同的职责 相同的目标
- 新年来临全家喜气洋洋,多吃3种“吉祥果”,寓意福寿双全
- 阴性|山东疾控发布最新疫情防控提示
- 预防肝硬化|大自然的“强肝药”被找到,坚持吃7天,肝硬化、肝癌不登门
- 十三香|“天然泻药”终被找到,和土豆一起吃,隔天排便,常吃体重不过百
- 拐枣|李时珍都称它为“千杯不倒”, 喝酒前吃点它, 酒精都会“后退”
- 大脑|大脑“偏爱”的5种食物,核桃并不在其内,建议50岁以后,多吃点
- 脂肪含量|花生被称为“长寿果”,到底是熟吃好还是生吃好呢?看完涨知识了
- 健康|“二十五 磨豆腐” 这样吃更健康!
- 糖果|吃“灶糖”时,不能太随性,记住3吃3不吃,为了家人健康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