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名医话健康】带您走近“糖化血红蛋白”

红细胞|【名医话健康】带您走近“糖化血红蛋白”
文章图片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 , “糖化血红蛋白”这个名词可能并不陌生 , 因为他们经常会接到医生开出的糖化血红蛋白化验单 。 但这项检查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每2-3个月化验一次?它有什么临床意义?对于这些问题 , 大家可能就不是很清楚了 。 今天 , 笔者就带大家走近糖化血红蛋白 , 给大家讲讲它背后的故事 。
糖化血红蛋白 , 英文缩写为“HbA1c” , 它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 。 二者的结合具有持续、缓慢、不可逆的特点 ,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的而非即刻的血糖 。 我们人体每天大约有1%的红细胞会被破坏 , 同时有相同数量的新生红细胞产生 。 而红细胞的寿命大约是120天 , 因此 , 糖化血红蛋白理论上可以反映大约120天的平均血糖 。 不过临床研究观察到 , 它与前8-12周的平均血糖最为相关 , 所以临床上我们一般会认为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2-3月的平均血糖 , 这也是医生会建议糖尿病患者每3个月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的原因 。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血糖平均值 , 但我们注意到它的单位是“%” , 是血液中糖基化的血红蛋白比例 , 并不是血糖的单位“mmol/L” , 那么二者如何换算呢?这里有个公式:血糖(mmol/L)=HbA1c(%)×1.6-2.6 。 比如一位患者化验了糖化血红蛋白为9.2% , 那么近2-3个月他的平均血糖在“9.2×1.6-2.6=12.12(mmol/L)”左右 。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为4-6% 。 超过6%我们会考虑患者已经有患糖尿病的风险 , 会建议患者进一步行糖耐量试验检查明确 。 当糖化血红蛋白≥6.5%的时候要考虑患有糖尿病了 , 不过具体诊断还要结合临床症状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指标 。
在临床上糖化血红蛋白不仅可以用于糖尿病诊断 ,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反映血糖控制水平 , 是评估血糖控制好坏的金标准 。 评估血糖控制的好不好 ,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会选择指尖血糖 。 快速血糖仪的出现为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 糖友们可以随时关注自己的血糖 , 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 , 这些都可以反映机体的血糖控制情况 。 不过这些都是即刻血糖 , 只能反映血糖控制的一个个点 。 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由这一个个点集合形成的一个面 。 人体血糖的变化受很多因素影响 , 进餐、活动、情绪、用药等等 , 前后几分钟的血糖值就可能出现很大的差异 。 指尖血糖监测再频繁也做不到时时刻刻采集数据 , 这时候就需要糖化血红蛋白这个点的集合来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血糖控制情况了 。
这么讲可能大家听不明白 , 那么我们举几个例子来看看糖化血红蛋白在疾病诊断分析中的作用:一位1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诊 , 化验了糖化血红蛋白为8.6% , 但患者说自己测了空腹血糖都在6mmol/L左右 , 控制的非常好 , 而且有时还有低血糖 。 通过计算我们知道8.6%的糖化血红蛋白代表患者近2-3月的血糖在“8.6×1.6-2.6=11.16”mmol/L左右 。 那么患者提供的空腹血糖只有6mmol/L左右 , 代表患者在非空腹状态有超过11.16甚至更高的血糖 , 也就是说患者的血糖并不像他自己测到的控制的那么好 。 再比如另一位因颅脑外伤住院的患者化验了随机血糖18mmol/L , 按理说这么高的血糖 , 诊断糖尿病跑不掉了 , 但化验了糖化血红蛋白只有5.6% 。 我们再计算一下 , “5.6×1.6-2.6=6.36”mmol/L , 也就是说患者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只有6.36mmol/L左右 , 那么我们会考虑患者这一次的高血糖是急性颅脑损伤机体应激引起 , 并不能诊断糖尿病 。 通过这两个例子大家可能体会到了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我们日常判断血糖控制水平中的意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