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健康人的脉象是什么样的?( 二 )




现在可能就没有像古代的时候那么的不精确 , 古代是用医生的呼吸来测患者的脉搏 , 现在我们都知道有很多智能穿戴 。 你戴着手表都能检测出你的心率是多少?其实你把脉也能把出来 , 心率特别快的 , 你时际上时间长了就大概能预测出 , 推测出他的脉搏是可能得超过一百次了 , 每分钟 , 有的人慢步特别慢 , 你看是运动员可能就是五六十下 。 这时间长了就慢慢的就掌握好它的这个频率 , 你发现有异常的时候 。 你让他自己带一个智能穿戴 , 像现在我们知道有些手表 , 佩戴的手表 , 还有腕表这种运动记录仪戴在手腕上 , 你运动的时候 , 比如走路能给你监测走了多少步 , 你的心率也能给你打出一个表来 , 一分钟跳多少下 。 监控上一天 , 看来平均心率能到多少 , 所以这些智能穿已经非常普遍 , 所以在这块我们要想获取这个信息其实是不难的 。 这就是《黄帝内经》里面讲的方法 。


再把其中比较难的内容过一下 ,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 , 一吸脉亦再动 , 呼吸定息脉五动” 。 “呼吸定息”是什么意思?张介宾注解∶“出气曰呼 , 入气曰吸 。 一呼一吸 , 总名一息 。 呼吸定息 , 谓一息既尽而换息未起之际也 。 ”“呼吸定息”就是指的下一个息还没开始 , 这个息已经结束了 , 这时候叫做脉五动 , 就是脉跳五下或者四下 , 这都算是正常的 。


接下来的一句话叫做“闰以太息” 。 “闰以太息”是什么意思呢?张介宾注解∶“闰 , 余也 , 犹闰月之谓 。 言平人长息之外 , 间有一息甚长者 , 是为闰以太息 。 ”也就是有的医生 , 有的人也是健常人 , 他的呼吸比较长 , 有余 , 比一般人的呼吸多出一块来 , 这叫做闰 , 有余的意思 , 这个时候把脉患者的脉可能就五动 , 正常的就四动 , 这种情况下都叫做平人 。


再往后看 , “平人者不病也” , 没有病的人就是平人 。 “常以不病调病人 , 医不病 , 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 平息就是平调呼吸 。 调在这个地方指的就是计算的 , 就是对标 , 刚才我讲的对标 , 你一呼一吸之间 , 对标患者的脉搏跳了多少下 , 这就计算的意思 。 法就是诊脉的方法 , 这全句话的意思就是医生通过调匀自己的呼吸去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作为诊脉的一个方法 。


所以吴昆在《素问吴注》里边注解∶“医不病则呼吸调匀 , 故能为病人平息调脉 。 若医者病寒则呼吸迟 , 病人脉类于数 。 医者病热则呼吸急 , 病人之脉类于迟 , 皆不足以调病人之脉也 。 ”吴昆又做了一下发挥 , 他说如果是医生身体没有好 , 身体偏寒 , 这时候医生的呼吸慢 。 医生呼吸慢的话 , 你就会把到这个患者怎么一呼一吸之间跳了六下或七下 , 这说明患者本身没有问题 , 是你自己呼吸长了 , 所以你就感觉好像是这个人的脉是的数脉 , 跳的快了 。 这就参照系的问题 , 这个医生必须是标准 , 医生不能有问题 , 医生一有寒或者热 , 测的就不准了 。


他又举一个例子 , 就是医生要是病热 , 我们知道人一生病了之后 , 尤其是感冒发烧这些发热类疾病 , 医生的呼吸就会快 。 呼吸快的话 , 病人的脉 , 一呼一吸之间就少了 , 比如正常是四下五下 , 他就三下了或两下了 , 那怎么办呢?医生还以为患者的脉迟 , 其实不是 , 是您自己的呼吸变短了 , 所以你的参照系变了 , 于是正常人的脉象在你把来都像迟脉 , 所以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调病人之脉了 。 但是在这里一定要注意 , 古人在清朝之前 , 没有非常准确的记时器 , 比如记上一分钟 , 记上半分钟 , 这样短的计时器在清朝之前很少有 , 我们现在看到的怀表或者钟表 , 那都是清代时期 , 要是再往前推 , 可能是明朝晚期传入我国的 , 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 , 那都是大富之家才有 , 作为普通的医生家没有这种计时器 , 医生只能用自己的呼吸来判断这个患者脉搏的速度 , 所以在这里就用了这种平调之法 。 这就是《黄帝内经》讲的 , 诊脉的基本方法是以不病调病人 , 用医生的呼吸来对标患者脉搏的快慢 。 现代医学我们也知道 , 正常人的呼吸和脉搏的比例大概就是1 : 4或1 :5 , 这也是符合现代人的心率和呼吸的标准 , 所以我们在这里就了解《黄帝内经》对于脉象 , 尤其是脉搏跳动频率的这样一个认知以及检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