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恩师金士翱教授: 中国麻醉的先驱

作者:麻醉MedicalGroup
作者:魏华锋
恩师仙逝
中国时间一月五日半夜12点 , 我突然感到莫名的腹痛 , 恶心 。 等到早上6点52分 , 我的师弟 , 武汉同济医院麻醉科罗爱林主任通知我恩师于1月5日零点45分仙逝 。 从金教授确诊新冠 , 我一直和金教授家人联系 , 关心金教授的病情 。 虽然罗爱林主任在1月4日通知我金教授病危 , 我还是祈祷100岁恩师金教授能挺过新冠肺炎这一鬼门关 。 不幸的是 , 恩师还是与我们永别了 。 我听到这一噩耗后悲痛万分 , 泪流满面 。 夫人杨蓓劝我说“您不明原因的恶心 , 可能是您的恩师告诉您 , 他要去天堂安息了” 。
一代名师
1984年我在山东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做住院医师时 , 准备报考麻醉硕士研究生 。 当时纠结是考山东应诗达教授还是外省教授的研究生 。 麻醉科邵怀壁老师建议我报考武汉同济医院麻醉科金士翱教授 。 邵老师和金教授曾同在上海中山医院吴珏教授门下学习麻醉理论和技术 , 金教授为人为师都是最好人选 。 另外 , 1985年中国第一届麻醉研究生博士生导师仅有三位:北京的谢荣教授 , 靳冰教授和武汉的金士翱教授 。 我想读完麻醉硕士研究生后 , 还可进一步报考麻醉博士研究生 , 于是我报考了武汉医学院麻醉硕士 , 1985年成为金教授的硕士研究生 。
第一次见到金教授是在录取前的面试 。 我乘火车21小时从济南来武汉面试 。 记得金教授说话不快 , 但声音洪亮 , 问题清晰 , 有着很亲切和蔼的面孔 。 面试时问了我英语水平 , 我告诉他我在山东省立医院已在由师范大学英语老师授课的业余英语学习班学习两年 。 他很是高兴 , 并一再嘱咐我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
研究生第二年选研究课题时 , 我是一头雾水 。 以前从没有做过科学实验 。 金教授和我长谈 , 指导我阅读当时的中英文杂志 , 寻找麻醉学方面的前沿课题 。 我在武汉学校对门的武汉体育场参加了一次全国医疗器械展览 , 有幸遇上了江西医学院第一附院麻醉科曹勇教授 。 他从1976年就开始研究高频喷射通气和发表有关文章 ,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曹勇教授建议我做高频喷射通气方面的研究 。
我向金教授讨论了曹勇教授的建议 。 金教授仔细做了这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后 , 认为这个领域是当时国际研究的热门 , 曹勇教授领导的团队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 他完全支持我做喷射通气方面的研究 。 在金教授和曹勇教授的指导下 , 我开始了高频喷射通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 并在麻醉科巴秀云老师 , 毕好生教授 , 马自成教授 , 苗宁师姐等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顺利完成论文答辩 , 在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 。
怀念恩师金士翱教授: 中国麻醉的先驱
文章图片
我的硕士研究生论文在金教授精心指导和多次反复修改后于1992年发表在美国重症监护学会杂志CriticalCareMedicine 。 在曹勇教授指导下 , 我有幸作为四个主编之一参加了由曹勇教授组织和编写的1989年出版的世界上第一本“高频通气”专著 。 也作为授课老师多次参加了在江西各地举办的全国喷射通气会议和学习班 。
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张立生教授 , 北京谢荣教授和武汉金士翱教授等的推动下 , 中华麻醉学会和日本临床麻醉学会达成协议 , 每两年在中日两国轮流举行中日麻醉会议 , 进行学术交流 。 1987年第一届中日麻醉会议在北京召开 。 金教授积极鼓励武汉同济麻醉研究生投稿 。 他细心阅读 , 和弟子们反复修改投稿会议摘要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中国挑选出的15篇大会摘要中 , 有4篇来自金教授的弟子:苗宁师姐 , 钱晖师兄 , 姚尚荣师兄和我 。 金教授在大会期间将我们引荐给吴珏 , 谢荣等中国麻醉前辈 , 接受指导 。 日本代表团对我们同济团队的大会报告大加赞赏 , 并建议把四年后在中国召开的中日麻醉会议定在武汉 。 1988年中华麻醉学会年会在北京召开 , 大会报告后评选出优秀论文 , 做第二次英文报告 , 由中国麻醉学会各省委员评分 , 选出20篇优秀论文 , 参加第二届中日临床麻醉会议 。 我的论文有幸被选中 , 和黄宇光 , 彭志勇 , 杭燕楠等同道在1989年一起奔赴日本东京参加了第二届中日临床麻醉会议 。 我在日本参观了金泽医科大学麻醉科 , 并结识了照顾我 , 后来成为科主任的KenYamamoto博士 。 我们成为到现在还经常联系和交流的好朋友 。 我非常感激金教授的精心指导和栽培 , 让我在学业上有所进步 , 研究课题得到认可 。 我也有幸参加了1991年在武汉召开的第三届中日麻醉会议 。 金教授也在1993年带队中华麻醉学会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四届中日麻醉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