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给“顶流”伪知识把脉,提高公众对谣言的免疫力。
每天喝点红酒可以软化血管?口罩消毒残留物会致癌,用前要抖一抖?核能供暖的热水也带核辐射?……近日,“智止流言 探求真知——2021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揭晓。快来看看,你有没有被这些年度爆款健康流言砸中。
据介绍,针对此次发布的年度典型流言,权威专家根据其性质及传播规律将其分为“混淆概念”“成见效应”“不当联想”“主观推断”等多个类别,方便大家提高对流言的免疫力。该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北京科技采访人员编辑协会承办。
流言把脉:混淆概念型
用一些看起来很专业、高深的科学词汇、看似“高大上”的伪科学概念炮制出流言,与原本正确的科学理念混淆,如果人们科学素养不足或不够理性,很容易上当受骗。
典型流言:接种新冠疫苗将致病毒“免疫逃逸”
真相:“免疫逃逸”指的是病原体或肿瘤通过不同机制拮抗、阻断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免疫逃逸”在理论上虽然有可能发生,但它根本就不是疫苗该背的黑锅。
新冠病毒的各种变异株,在疫苗大规模接种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并出现了更具传染性的变种。即使没有疫苗,病毒感染人体之后,免疫系统也会自己产生对病毒的免疫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会导致变异株的出现。
另一方面,“病毒增加几个突变,就可以抵抗抗体”也是不现实的。在设计各种疫苗的时候,研究者普遍选择了新冠病毒的整个刺突蛋白甚至灭活病毒整体,就是为了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针对病毒各个部分的多种抗体,这些疫苗在病毒变异的情况下也不会马上就失去作用。
反之,如果接种者寥寥、疫病传播居高不下,病毒才会有更多机会发生突变。真正能解决新冠肺炎疫情的办法还是尽快给大规模人群接种疫苗,减少病毒演化和变异的空间。
典型流言:口罩用前要抖一抖残留致癌物
真相: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大部分会通过环氧乙烷蒸汽熏蒸消毒。但在消毒过后,厂家会等环氧乙烷挥发后,才进行包装。此外,口罩在进行环氧乙烷杀菌之后,厂家还会进行环氧乙烷的检测,出厂口罩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也就是小于10μg/g。
环氧乙烷是一种易挥发物质,当口罩通过多道流程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基本上不会带有造成影响的残留物质。正规企业生产的口罩,残留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对佩戴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流言把脉:成见效应
对于不熟悉的科学技术,公众总会从最初的印象出发得出结论,而这种初印象往往是一种缺乏科学证据的偏见。这种流言就是利用公众“先入为主”以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传播,实则是贩卖社会焦虑。
典型流言:隔空充电产生强辐射
真相:无论哪种方法的隔空充电(无线充电),其技术基础都离不开电磁波,而电磁波会产生辐射。不过,讨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必须考虑辐射量,如果电子产品的充电功率不高,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辐射标准与空间面积也有关系。根据国际非电离性辐射委员会制定的安全上限,人体承受的安全辐射范围为10瓦/平方米。按照家庭住房面积90平方米计算,居民家中可以承受的辐射功率最大为900瓦左右。隔空充电的充电桩,根据推算最高发射功率只有25瓦,所以是能够保证人体安全的。
此外,无线电波式隔空充电技术是以“毫米波”极窄波束的形式传递给手机的,目前没有实验数据表明,毫米波会带来辐射,也就是说毫米波的辐射不会给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 医药|陕州区医疗保障局:对全区定点医药机构2021年度服务质量进行年终考核
- 医疗队|市六医院对口支援医疗队赴丹巴县接力新一年度“传帮带”工程
- 汇报会|品牌铸魂 勇毅前行——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举行2021年度品牌科室建设成果汇报会
- 护士长|恩施州中心医院召开2021年度工作总结大会
- 吴劲松|华山医院推“医生版”年度总结:张文宏曾连续看诊11小时
- 年度|共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 健康报社2021年度优秀合作伙伴榜单荣耀发布
- 治疗|2021年度观察|内卷时代,创新药加速出海
- 为进一步开拓诊疗思维|潍坊市中医院肿瘤三科举行年度病案分享大赛
- 2021年度肾癌研究进展盘点
- 心脑血管|年度体检报告统计血脂异常检出率最高,是否有你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