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走进乡村看振兴)

本文转自:安阳日报
殷都区: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走进乡村看振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走进乡村看振兴)
文章图片
盛夏时节的东积善村景色(资料图)
□本报采访人员梁亚杰通讯员炎富玲
2021年和2022年是殷都区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的两年 。 两年来 , 殷都区聚焦环境打造、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 ,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 ,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 , 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
东积善村是殷都区铜冶镇的“明星村” , 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洁、居住环境优美是这个村给人的第一印象 。 1月16日 , 在村东头 , 远眺眼前开阔的水上生态游园 , 岸堤上的垂柳、斜坡上的凉亭、草间的残雪和靠岸停泊的小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美景图 , 虽是冬季 , 却别有一番韵味 。 像东积善村这样的“明星村”在殷都区越来越多 , 这正是殷都区强化基层治理、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带来的可喜变化 。 殷都区着力以“五星”支部创建带动基层治理工作向前迈进 。 该区共细化了5方面29项160条标准 , 持续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 , 在支部过硬的基础上 , 带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平安法治、文明幸福等目标任务的实现 。 今年 , 殷都区拟创建“五星”支部4个、“四星”支部20个、“三星”支部100个 。
2022年 , 殷都区扎实推进村居巡察工作 。 五届区委以来 , 巡察工作覆盖108个村 , “三资”管理、基层干部作风、组织建设等三方面问题得到了重点整改 , 基层治理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 。 在基层治理稳步推进的同时 , 一些村(社区)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平台 , 发挥“殷都乡风文明大讲堂”作用 , 引领“三风”建设深入推进 。 目前 , 殷都区90%的行政村建立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 , 一些陈规陋习得到遏制 , 时代新风得到大力弘扬 。
在殷都区 , 说到乡村产业 , 人们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一些口碑颇好的地域品牌 , 都里小米、磊口樱桃、安丰菌菇、伦掌红薯……在统一部署和鼓励支持下 , 殷都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 逐渐形成了“谷、薯、菌、椒”等四大产业 , 种植面积常年保持稳定 , 其中红薯种植面积2000公顷、谷子种植面积1333.3公顷、花椒种植面积800公顷 , 食用菌日产80吨 。 在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 , 乡村龙头企业的培育也得到长足进展 , 目前 , 殷都区共有乡村龙头企业14家、示范专业合作社30家 , 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 , 乡村市场主体的壮大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 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 。
殷都区环境打造工作成绩斐然 。 乡村兴不兴 , 首先看交通 。 近年 , 随着路网建设力度的加大 , 殷都区不同层级的道路交通网络更加完善 , 主要体现在国省干线进行了更新改建 , 骨干公路得到延伸 , 农村公路实现拓宽 , 所有行政村均完成了硬化建设任务 。 在安姚公路拓宽、S301新建、中轴线北延等道路工程完成的情况下 , 西部骨干路网基本形成 。 除了交通大环境的改善 , 村、镇两级人居环境的改善也成效显著 。 目前 , 殷都区共建成乡(镇)级游园21个、村级游园137个 , 改造卫生户厕7.8万户 , 新改建高标准生活垃圾中转站14座 , 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走进乡村看振兴)】2023年 , 殷都区将按照“一区四带”总体思路布局 , 集中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 , 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 。 殷都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解释 , “一区”指的是环殷墟城乡融合人居环境示范区 , 将重点对西郊乡、北蒙街道辖区内的村庄人居环境进行高标准推进 , 共涉及38个村;“四带”即围绕国道301打造现代农业人居环境示范带 , 围绕安姚公路打造工业走廊人居环境示范带 , 围绕安林路打造城乡一体人居环境示范带 , 围绕国道341打造产业协同人居环境示范带 , 共涉及125个村 。 在这一总体思路下 , 殷都区将依据示范村创建标准 , 使辖区人居环境“一年有突破、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