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年集了,老班!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赶年集了,老班!
他卖了20多年黄面窝窝,在吆喝声中留住年味儿
赶年集了,老班!
文章图片
当老班来大集上卖黄面窝窝,就意味着年味浓了 。 又到了一年里老班最忙的时候了 。
氤氲在热腾腾的蒸汽里,济南仲宫大集上,班风玉吆喝着刚出锅的黄面窝窝,米香和枣香从这方小小的摊位,被赶集人带到了大集的角角落落,带到了每一个期盼着过年的家里 。
文/片采访人员夏侯凤超杜春娜
吃了黄面窝窝
就是过年了
南山人对黄面窝窝有着特别的感情 。 到了冬天,尤其到了年下,黄面窝窝就出现在大集上,一年又一年,成为和村民之间的约定 。
每到过年,黄面窝窝就成了集上的“网红” 。 拳头大小的一个,小米黄的外表,被捏成窝头的样子,上面尖尖的一角,下面被挖了一个洞,还有两三颗枣子和在面里,枣子和面融在一起,都是颜色鲜亮的主儿,谁也不让谁 。 可偏偏就是这小米黄和枣红的搭配,喜庆又漂亮,在大家的眼里,成了年味的代表 。 城里来赶集的,不知道这叫啥,看着这一锅锅的窝窝,探过头来问,“年糕怎么卖?”
集上卖黄面窝窝的摊子不少,逛着逛着大集,闻着热乎气儿和枣香的地方,不远处可能就是一个摊子了 。 没有吆喝和叫卖,这些扑面而来的香气和长长的队伍,就是摊子最好的招牌 。 老班的摊子,就是集上黄面窝窝摊子中的一个 。
班风玉今年56岁,黄面窝窝已经卖了二十来年了 。 老班的窝窝摊,在大集中挺好找——老班有自己的招牌,摊子边高高地竖起一道“老班家黄面窝窝”的牌子,还写上了自己的电话 。 再加上摊子就离仲宫大集的出入口不远,老班的这个位置,就是大集上人多得挤不动的地方 。
老班也挺好认 。 老班在大集上爱戴顶黑色的鸭舌帽,时间长了,帽子都有些褪色了 。 眼角层层叠叠了几道皱纹,忙起来的时候,老班总是眯着眼,眉头皱起来,和皱纹形成了平行线 。 老班穿着黑色的棉袄,外面又板板正正地套上一个深蓝格子的围裙,围裙正中间,还带着一只小熊,给这个看起来粗糙的汉子添了一丝温柔和俏皮 。
“吃了黄面窝窝,就是过年了 。 ”喧嚣的大集上,老班也在忙碌中享受着自己的年味 。
蒸了一锅又一锅
一晚上没睡
从过了小年开始,老班的蒸锅就没停下 。
黄面窝窝的工艺不复杂,准备好精心挑选的黍子面,这是窝窝能又香又黏的关键 。 面里加的水也是有讲究的,窝窝上要用枣,老班就用高压锅熬好枣水,把枣水加进面里,这样蒸出来的窝窝枣香和粮食香气融在一起,味道和谐,口感纯正 。
老班制作黄面窝窝的地方,是自己的店 。 卖了二十多年的黄面窝窝,老班在公交站附近也开了一家窝窝店 。 赶年集的人多,要黄面窝窝的人也多,无论白天黑夜,店里和集上一刻也没停过 。
“从昨天晚上6点半就开始蒸,蒸了一晚上,现在店里还没停呢 。 ”老班手里边忙活边告诉采访人员 。 老班一个人忙不过来,店里基本都是儿子管,到了最忙的时候,店里干脆雇了十多个人,不干别的,就为了做好这一锅锅的黄面窝窝 。
“白天主要是工人来捏面和揉面,一边干着这些一边蒸,到了晚上,就是一锅一锅地蒸了 。 ”老班的店里有四个大锅,捏好的黄面窝窝整整齐齐地摆在蒸笼上,七八笼一锅,一次蒸好就需要一个多小时 。 白天干下来,二十来锅是有了,晚上接连不断地蒸,一晚上就有几十锅,“一晚上没睡” 。
黄面窝窝热着吃软糯,冷着吃有股艮劲儿,回家之后一加热,蒸或者煎,又能回到香甜软糯的口感了 。 卖了二十多年黄面窝窝的老班,四五年前把这项技能连同店,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小班 。 儿子和儿媳在店里张罗着客人,老班就开着车,拉上50多笼窝窝去赶集,在大集上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