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指南|用于脾虚的十九种中成药,辨证施治效果好( 二 )


主症特点:除了脾气虚的症状外 , 还有四肢困重、水肿、大便不成形、舌胖锯齿痕等 。
这时不但要补气健脾 , 还有化湿 , 参苓白术丸就是一种治疗脾虚湿盛证的中成药 , 其是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加上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 , 因此 , 除了健脾益气外 , 还有利水消肿作用 。 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湿盛证、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

脾失健运 , 水湿内生 , 可以凝聚生痰 , 所谓久湿生痰 , 可有胸脘胀满 , 纳呆呕吐的表现 , 这时就要用健脾化湿祛痰的治法 , 香砂六君子丸是一种健脾化湿祛痰很不错的中成药 , 其在四君子汤组方的基础上加陈皮 , 半夏、木香和砂仁 , 其中木香芳香醒脾;砂仁健脾和胃 , 为醒脾调胃之要药 , 尤以寒湿气滞者为宜 。 此方益气补中 , 化痰降逆 , 主治脾胃气虚 , 痰饮内生 , 呕吐痞闷 , 不思饮食 , 消瘦倦怠 , 或气虚肿满 。
3、脾不统血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 脾运健旺 , 则气血充盈 , 气能发挥固摄作用 , 如果脾气亏虚到不能统摄血液 , 就会出现脾不统血的症状 。
主症特点:除了脾气虚的症状外 , 还有尿血、便血、女性月经过多、崩漏、脸色苍白、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 。
这时不但要补脾益气了 , 还要补血养血 , 大名鼎鼎的归脾丸便是益气补血 , 健脾养心的名方 。 归脾丸是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加上黄芪、当归、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大枣 , 因此 , 归脾丸除了益气健脾 , 还有补养气血、镇静安神的功效 , 用于心脾两虚 , 气短心悸 , 失眠多梦 , 肢倦乏力 , 食欲不振 。

八珍丸也是一个补气血的名方 , 其组方即四君子汤+四物汤 。 既补气又益血 , 用于气血两虚 , 面色萎黄 , 食欲不振 , 四肢乏力 , 月经过多 。 十全大补丸在八珍丸的组方基础上增加炙黄芪、肉桂 , 补气血力度比八珍丸大 , 八珍丸为平补气血 , 而十全大补丸为温补气血 。
4、脾气下陷
脾气下陷是指脾气亏虚 , 虚到都不能固摄 , 中气升举无力 , 气反而下陷了 。
主症特点:除了脾气虚的症状外 , 还有腹胀、腹部坠胀、久泻不止、中气不足、胃下垂、脱肛、女性子宫脱垂等症 。
这时除了健脾益气外 , 还有升阳举陷 , 补中益气丸正是一款补中益气 , 升阳举陷的经典中成药 , 其是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减去茯苓 , 加上黄芪、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 其中升麻、柴胡升举阳气 , 陈皮理气和胃 , 诸药共凑补中益气 , 升阳举陷 。 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
5、脾阳虚
长期脾气虚 , 如再加上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忧思伤脾 , 以至脾失于温运 , 阴寒内生 , 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脾阳虚 。
主症特点:除了脾气虚的症状外 , 还有腹部冷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舌淡胖有齿痕等表现 。
对付脾阳虚的人就要上理中丸 , 理中丸是把四君子丸的茯苓换成炮姜 , 炮姜直入脾胃 , 温中散寒 , 健胃 。 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呕吐泄泻 , 胸满腹痛 , 消化不良 。 附子理中丸在理中丸组方的基础上增加附片 , 附子是回阳气 , 散阴寒之猛药 , 因此附子理中丸的散寒力度比理中丸更大 。 当然对于虚不受补者宜从小剂量开始服用 , 以免一补就上火 。

6、脾阴虚
有阳虚就有阴虚 , 阳虚因为体内火力不足 , 不能温煦肌肉和脏腑 , 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 , 而阴虚因为体内“水”不足 , 不能很好滋润脏腑 , 就容易摩擦生热 , 因此 , 阴虚的人身体多发虚热 , 表现为手足心热 , 口干舌燥 , 或大便秘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