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人群应进行医学检查!运动风险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会( 二 )

】推荐将运动相关心血管风险分为
低风险状态和高风险状态两个层级
高风险人群应进行医学检查!运动风险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会
文章图片
图注:运动人群的心血管风险筛查流程
所有拟参加规律运动的人员 , 在开始运动前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 。
低风险状态指:运动者与同龄、同性别的健康人群具有相同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状态 。 针对低风险人群可无需特殊评估 。 低风险人群如果自我评估意愿强烈 , 可进行初级评估 。 初级评估主要通过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
高风险状态指:由于合并有高龄、明确的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或将参与极具风险挑战的运动(如:极限登山、高山滑雪、铁人三项等) , 导致运动者发生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的绝对风险显著高于同龄、同性别的健康人群的状态 。 针对高风险人群 , 直接进入初级评估 。 经初级评估阳性者以及所有高风险人群 , 建议进入中级评估 , 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检查确定体能状态及进一步评估 。
心肺运动试验(CPET)结果阴性的人群 , 若无相关危险因素 , 可直接开始运动 , 建议从低中强度开始 , 逐渐加量 , 并根据运动量及频率定期进行CPET评估 , 指导适宜的运功量及频率 。 根据危险分层具体变量情况 , 对进入高级评估阶段受试者 , 酌情选择心脏结构、心肌供血、心律失常或心脏功能相关的检查 。
高级评估结果为阴性 , 对于既往无运动习惯的人群 , 从低-中强度开始 , 逐渐增加运动量 , 老年人需更加缓慢 。 对于既往有运动习惯的人群 , 可继续当前强度的运动 。 若高级评估结果为阳性 , 给予运动警告 , 需进入专业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医疗诊治及运动指导建议 。
对于不同心脏疾病状态的个体 , 在确定疾病种类和稳定程度后 , 有相应适宜的指南进行运动处方的制定和运动指导 。 取决于运动者的健康状况、体适能、训练反应和运动的目的 。 一般在运动计划开始的4~6周中 , 每1~2周将每次训练时长延长5~10min 。 当规律锻炼至少1个月后 , 可在接下来的4~8个月 , 逐渐增加频次、强度、时间 , 以达到推荐的个体化的运动数量和质量 。
值得注意的是 , 针对不同人群而言 , 通过专业医学干预以及科学运动指导 , 能够将高风险状态降低到低风险状态 。
运动中最危险的情况就是心源性猝死(SCD)
高风险人群应进行医学检查!运动风险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会
文章图片
图注:运动场所应急响应处理流程
构建适当的应急响应系统以及合理的急救流程 , 为运动参与者提供更为安全环境
高风险人群应进行医学检查!运动风险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会
文章图片
针对院外发生运动相关SCD ,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 , 并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针对旁观者 , 给予政策和法律上的支持 , 鼓励旁观者伸出援手 。 委托相应机构对人群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值得推广 。 针对普通人群 , 积极倡导个人在进行体育活动前 , 应了解心脏相关症状 , 学会自主疲劳评分的意义 , 学会把控运动强度 , 理解体育锻炼应遵循规律 , 运动量应在监控下逐渐增大 , 循序渐进;了解运动可能导致的风险 , 和何时需要终止运动及时就医 。
针对医疗机构不容易追踪和观察的普通人群 , 医疗机构可尝试医疗机构可以尝试搭建远程随访平台 , 云端储存患者数据 。 当患者有需求和变化时 , 通过互动形式 , 增强沟通 , 及时作出调整 。 在初始医学评估和有情况变化 , 需要回医院复评的患者 , 多学科诊疗团队要及时调整运动处方 , 专科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