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期 新冠“脑雾”的病理机制、风险因素以及处理策略( 二 )

第117期 新冠“脑雾”的病理机制、风险因素以及处理策略
文章图片
·2.3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与微血栓形成·
SARS-CoV-2可直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 , 当血管壁出现损伤时,胶原和组织因子暴露于流动的血液,从而触发血小板的聚集、活化与纤维蛋白的形成 。 其次 , 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 , 正常凝血途径的破坏和缺氧可能导致延长的高炎症和高凝状态的发展 , 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
当颅内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或血循环中出现促凝物质,也可由于血小板激活后形成聚集体 。 在微血管内形成透明栓或细胞栓,从而影响神经元的氧供与代谢等 , 最终影响认知功能与精神状态 。
第117期 新冠“脑雾”的病理机制、风险因素以及处理策略
文章图片
·2.4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保护的其他主体由两大障碍:血脑屏障(BBB)和血液-CSF的障碍(B-CSF-B) 。 这两个障碍阻止了外来异物对大脑的侵袭 , 神经胶质细胞作为血脑屏障的构成成分,对血脑屏障的生理功能的维护有重要作用 , 当SARS-CoV-2沿着嗅觉、视觉神经或者其他通路进入脑组织引发神经炎 , 对神经胶质细胞造成破坏后
第117期 新冠“脑雾”的病理机制、风险因素以及处理策略
文章图片
可能造成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的改变 , 这将使外周细胞因子和其他血液衍生物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进一步驱动神经炎症反应 。
第117期 新冠“脑雾”的病理机制、风险因素以及处理策略
文章图片
·2.5其他·
在住院的患者中 , 脑血管意外/疾病、癫痫、缺氧性脑损伤、PICS等都会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精神状态的改变 。
·三、新冠脑雾的应对措施·
目前将长新冠期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系统虚弱症状统称为“新冠脑雾” , 但其具体的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 目前也缺乏针对新冠感染“脑雾”的治疗证据 , 但“脑雾”的治疗策略应该包括设定量身定制的、可实现的目标和实施有效的筛查工具 。
梅奥诊所的建议提出了管理化学脑的策略 , 包括反复刺激练习 , 找出虚弱的因素以及缓解策略 。
√有氧运动:需要注意运动的时机与强度 , 一般建议在症状消失和转阴10天后进行循序渐进的有氧运动 ,
√地中海饮食: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橄榄油、蔬菜和水果、坚果和豆类和五谷杂粮已经证明提高了思维与记忆 。
√避免酒精和药物;
√良好的睡眠;
√参加社会活动;
√其他有益的活动 , 包括参与种新颖的、刺激的认知活动;听音乐;以及保持积极的心理态度 。
√此外 , 药物治疗包括哌醋甲酯 , 多奈哌齐 , 莫达非尼和美金刚可能会被考虑使用 。
·参考文献·
[1]Asadi-PooyaAA,AkbariA,EmamiA,LotfiM,RostamihosseinkhaniM,NematiH,BarzegarZ,KabiriM,ZeraatpishehZ,Farjoud-KouhanjaniM,JafariA,SasanniaS,AshrafiS,NazeriM,NasiriS,ShahisavandiM.LongCOVIDsyndrome-associatedbrainfog.JMedVirol.2022Mar;94(3):979-984.doi:10.1002/jmv.27404
[2]Fernández-Casta?edaA,LuP,GeraghtyAC,SongE,LeeMH,WoodJ,O'DeaMR,DuttonS,ShamardaniK,NwangwuK,MancusiR,Yal??nB,TaylorKR,Acosta-AlvarezL,MalaconK,KeoughMB,NiL,WooPJ,Contreras-EsquivelD,TolandAMS,GehlhausenJR,KleinJ,TakahashiT,SilvaJ,IsraelowB,LucasC,MaoT,Pe?a-HernándezMA,TabachnikovaA,HomerRJ,TabacofL,Tosto-MancusoJ,BreymanE,KontorovichA,McCarthyD,QuezadoM,VogelH,HeftiMM,PerlDP,LiddelowS,FolkerthR,PutrinoD,NathA,IwasakiA,MonjeM.MildrespiratoryCOVIDcancausemulti-lineageneuralcellandmyelindysregulation.Cell.2022Jul7;185(14):2452-2468.e16.doi:10.1016/j.cell.2022.06.008
[3]BeckerJH,LinJJ,DoernbergM,StoneK,NavisA,FestaJR,WisniveskyJP.AssessmentofCognitiveFunctioninPatientsAfterCOVID-19Infection.JAMANetwOpen.2021Oct1;4(10):e2130645.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3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