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直击:扛过发热高峰,“2023年,会好的”

2022年12月31日早上九点 ,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发热门诊当天的挂号量已经达到101 , 发热门诊大厅两边均是输液的患者和家属 , 不断听到有人喊“护士 , 拔针”“护士 , 换液”“护士 , 吸痰” 。 再往里面是留观病房 , 住着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 发热门诊的医生王甜甜说:“平时发热门诊一天的接诊量在20-50人之间 , 最近一段时间平均每天接诊量超过250人 , 甚至有一天超过300人 。 ”
2022年12月7日 , 国务院防疫优化措施“新十条”落地 , 8日 , 明确所有的医疗机构不能拒诊核酸阳性患者 。 发热门诊一下子涌入了很多发热患者 。
多图直击:扛过发热高峰,“2023年,会好的”
文章图片
2022年12月26日 ,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发热门诊 , 护士为患者输液 。
多图直击:扛过发热高峰,“2023年,会好的”
文章图片
2022年12月26日 ,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急诊 , 医务人员救治一名经由救护车转运来的患者 。
多图直击:扛过发热高峰,“2023年,会好的”
文章图片
2022年12月26日 ,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发热门诊 , 一名长时间工作的护士蹲在墙边喘口气 。
医生、护士高负荷运转
负责留观病房的发热门诊主任张丹 , 每天不到8点进入病房 , 一直到晚上11点才离开 , “这个时候 , 我绝不能倒下” 。 诊室里的医生王甜甜 , 半个月前烧到了39.6摄氏度 , 休息四天后就立刻重返工作岗位 , 看诊时她还止不住地咳 。 护士长许静像陀螺一样在输液区“旋转” , 她已经连续工作一个多月了 , 最多的一次连续值班超过32个小时 。
多图直击:扛过发热高峰,“2023年,会好的”
文章图片
2022年12月26日 ,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发热门诊 , 患者排队看病 。
多图直击:扛过发热高峰,“2023年,会好的”
文章图片
2022年12月31日 ,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发热门诊 , 患者排队看病 。
而从2022年12月1日 , 发热门诊出现第一例阳性医护人员起 , 医护人员相继感染 , 包括其他科室支援的医护人员 , “最难的时候 , 排班都排不了 。 ”发热门诊主任张丹告诉采访人员 , 医护人员只要不是特别难受 , 退烧了 , 就带着“咳嗽”返回到了工作岗位 。
多图直击:扛过发热高峰,“2023年,会好的”
文章图片
2022年12月31日 ,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发热门诊 , 医生王甜甜给患者看病 。
多图直击:扛过发热高峰,“2023年,会好的”
文章图片
2022年12月31日 ,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发热门诊 , 医生张丹与患者家属沟通 , 推荐治疗方案 。
“你今天晚上给我排班吧 , 我不发烧了”
从诊室出来 , 队伍旁边的发热门诊大厅 , 几十平方米的过道两侧挤了几十个输液的患者 , 能坐的地方已经坐满了 。
多图直击:扛过发热高峰,“2023年,会好的”
文章图片
2022年12月26日 ,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急诊 , 输液的患者坐满过道一侧 。
多图直击:扛过发热高峰,“2023年,会好的”
文章图片
2022年12月26日 ,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急诊 , 医务人员为患者输液 。
许静是发热门诊的护士长 , 扎液又快又好:消毒、拍打、取针、扎入 , 一气呵成 。 老人血管隐藏在黝黑、褶皱的皮肤下 , 血管很细 , 许静总能找到位置 , 准确扎入 。 她刚扎完针 , 身后响起连绵起伏的“护士”“护士” 。
“现在每天输液的人数超过100人 , 基本上是之前的十倍 。 ”许静告诉采访人员 。 护士感染的情况也存在 , 最困难的时候 , 只有三名护士值守 , 负责一百多人的输液、吸痰等工作 , 同时还要兼顾留观室内的危重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