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得胃癌?被公开曝光的“治幽”产品,竟然还在卖( 二 )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得胃癌?被公开曝光的“治幽”产品,竟然还在卖
文章图片
线上还有部分牙膏隐晦地表示可以防治幽门螺旋杆菌
与此同时 , 还有部分产品蹭热点 , 打出“抗幽”“治幽”旗号 , 其中 , 益生菌类和代用茶类产品的问题较集中 。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得胃癌?被公开曝光的“治幽”产品,竟然还在卖
文章图片
声称能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益生菌、保健茶也不少
例如 , 很多声称能“治幽”的益生菌均为进口产品 , 从商家展示的页面很难分辨是药品还是保健品 。 一款标注“意大利进口 , 28天HP转阴计划”的产品 , 根据商家提供的产品说明 , 只能减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症状、减少胃炎和胃溃疡的风险 , 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没有任何关系 。 当采访人员向商家咨询 , 这究竟是“药品还是保健品”时 , 对方明确表示是“保健品” 。 商家还应采访人员要求提供了产品实物照片 。 可从实物照片看 , 上面并没有我国正规进口保健品所应有的《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等信息 。 面对询问 , 商家表示“这是国外进口的 , 跟国内的保健品能一样么” , 就不再与采访人员交流 。 采访人员还查询了其他声称能“治幽”的进口益生菌产品说明书 , 发现大部分表示只能“缓解胃部不适”或“降低Hp指标” , 但没有“治愈”“清除”等表述 。
不少“治幽”茶叶的产品包装和说明也暴露了它们的“真面目” 。 例如 , 一款声称能“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丁香茶 , 其实际成分为丁香、猴头菇、沙棘等 , 产品包装上注明是“代用茶” , 连保健品都不算 , 商家却忽悠有治疗效果 。 更有消费者直接通过产品评论揭穿商家谎言:“对幽门螺旋杆菌不管用的 。 建议大家及早去医院正规治疗 。 ”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得胃癌?被公开曝光的“治幽”产品,竟然还在卖
文章图片
有用户直言该代用茶不能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据悉 , 目前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治疗需要抑酸剂、铋剂、抗生素等多种药物联合 , 也就是常说的“四联法” , 治疗时间要两周以上 , 不可能像商家所称的“刷个牙”“喝个茶”“吃点益生菌”就能解决 。
可见 , 若希望依靠保健品、普通食品 , 乃至没有经过国家认可、非正规途径进口的产品来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 并不靠谱 。
医学人士还提醒 , 除了不轻信各类“防幽”“治幽”产品 , 公众还要提防“防幽疫苗” 。 因为迄今为止 , 全球尚未研发出可以用于临床的幽门螺旋杆菌疫苗 。 目前 , 确实有部分学者正致力于Hp疫苗研究 , 有些研究成果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 但没有产品正式上市 。
这一招 , “防幽”很靠谱
网售的“抗幽”“防幽”“治幽”产品不靠谱 , 但有一招对降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风险很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亲密行为” , 包括不共用餐具、不共用牙具(牙刷、牙刷杯)、不口嚼食物喂食等 。
医生们提醒 , 在自然环境中 , 人是幽门螺旋杆菌的唯一传染源 , “人—人”传播是唯一传播途径 , 主要通过“口—口”“粪—口”“胃—口”传播 。
其中 , “粪—口”“胃—口”传播主要与个人卫生习惯有关 。 例如 , 饮食时接触了被Hp感染者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餐具、包装等 。 而“口—口”传播与部分生活习惯有关 , 包括共用餐具、共用牙刷、口嚼食物喂食等 。
所以 , 预防幽门螺旋杆菌 , 应避免这些“亲密行为” 。 比如 , 用餐时使用公筷公勺 , 而且不局限于外出用餐、与外人用餐 。 即便在家庭内部用餐 , 也建议公筷公勺 。 再比如 , 有些人为了表示亲密 , 会共用牙刷等 , 这也非常不安全 。 还有 , 部分父母或老人通过口嚼食物喂养婴幼儿 , 同样不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