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得胃癌?被公开曝光的“治幽”产品,竟然还在卖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得胃癌?被公开曝光的“治幽”产品,竟然还在卖
文章图片
近日 , 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第15版致癌物报告 , 其中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被列入明确致癌物 。 根据2001—2014全国幽门螺旋杆菌调查 , 我国Hp感染率平均值为59% 。 很多人看到这条消息后有些担心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那么高 , 是不是意味着得癌症的概率也会提高?
更有人从公众关注中嗅出“商机”:在部分电商平台 , 声称能预防和治疗Hp感染的产品显著增加 , 如牙膏、茶叶、益生菌等 。 其中 , 包括已经被曝光、涉嫌虚假宣传的产品 。
到底该如何解读“幽门螺旋杆菌致癌”?为什么部分“防幽”“治幽”产品不靠谱?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就会得胃癌?
答案是否定的 。
“幽门螺旋杆菌致癌”并不是新闻 。 早在1994年 ,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将幽门螺旋杆菌定为第Ⅰ类生物致癌因子 , 并明确其为胃癌危险因素 。 只不过最近 , 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再次强调了幽门螺旋杆菌的致癌性 。
但公众不要听到“幽门螺旋杆菌致癌”就紧张 。 因为幽门螺杆菌也分不同种类 , 它们的致病力并不一样 。 北京小汤山医院检测科主任、主任技师冯琳琳此前曾进行科普表示 , 胃癌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因子与宿主的生活方式、遗传学背景、生活环境等因素都有关系 , Hp只是众多“帮凶”之一 。 感染Hp不代表一定会患上胃病乃至胃癌 。
在全球范围 , 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也很高 , 达到50%左右 。 在中国 , 很多人通过体检中的呼气检查 , 会发现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 那么 , 要不要治疗呢?
目前 , 很多学者反对“一刀切”地清除幽门螺旋杆菌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旻湖指出 , 中国目前约一半人口感染Hp , 如果每个人都杀菌 , 不仅费用高 , 更严重的是会造成抗生素耐药问题 , 这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更严重 。 他认为 , 应该有针对性地查杀幽门螺旋杆菌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唐承薇也强调 , 要“靶向诊断和治疗 , 减少治疗面 , 减少抗生素耐药” 。
那么 , 哪些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需要治疗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邱冬妮表示 , 有五类人群应当治疗:胃癌高危人群 , 包括有胃癌家族史、胃溃疡、胃黏膜严重病变者等;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心理负担较大者(感觉“不杀菌不舒服”);胃恶性淋巴瘤、早期胃癌术后的人 。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得胃癌?被公开曝光的“治幽”产品,竟然还在卖】总体而言 , 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治率非常高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幽门螺旋杆菌不是“一旦根治 , 不再感染” 。 所以 , 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同样重要 。
这些“抗幽”“治幽”产品都不靠谱
自公众关注“幽门螺旋杆菌致癌”的消息以来 , 多家电商平台出现大量“抗幽”“治幽”“防幽”产品 。 “抗幽牙膏”首当其冲 , 其单价大多是同规格普通牙膏的数倍 。 但新华社已曝光这类产品 , 指出幽门螺旋杆菌定植在胃中 , 而刷牙只是清洁口腔 , 用牙膏防治Hp感染没有科学依据 。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人员搜索发现 , 这类产品被曝光后 , 部分平台已经屏蔽了“幽门螺旋杆菌牙膏”等搜索关键词 , 可仍有部分产品以“螺旋杆牙膏”“净幽灵”“抑菌幽Hp”等字眼逃避平台监管 , 忽悠消费者 。 再看这类产品的介绍 , 往往混淆了“改善口臭”与“治疗Hp感染”两个概念——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能引发口臭 , 刷牙虽有助于缓解口臭 , 但并不意味着能治疗Hp感染 。 看来 , 平台对这类产品的监管力度要更大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