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易(化名)今年只有11岁|太阳下山他们眼里的世界消失不见?有望重新点亮!中国首个先天性黑矇基因治疗临床研究开启
小易(化名)今年只有11岁 , 但已是一位有着10年病程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老患者”了 。 在1岁时 , 小易的爸爸就发现了孩子的异常 。 “学走路的时候就经常摔跤 , 特别一到晚上 , 她就好像什么都看不见了 。 ”对小易而言 , 一天只有8到10个小时 , 太阳一下山 , 她眼里斑斓的世界就将消失不见 。 在晚上 , 她没有见过万家灯火 , 没有见过夜空星月 , 连天上飞过的飞机也只能听到声音 , 却看不见样子 。 而且更为心焦的是 , 随着年龄增长 , 孩子白天视力也在不断下降 。 中国有超过50万被遗忘的盲人 , 他们得了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 快的可能在二三十岁就失明 , 慢的会到五六十岁失明 。 如今 , 在黑暗中挣扎的他们有望被重新点亮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今天透露 , 开启中国首个“先天性黑矇”基因治疗临床研究 。 这意味着国内自主研发基因治疗眼科新药步入了“转化快车道” , 有望填补我国自主研发基因治疗药物领域的空白 。
文章图片
致盲的首要病因,被称为“家族的梦魇”
遗传性视网膜眼病是儿童及工作年龄人群致盲的首要病因 , 因其中绝大多数缺乏有效干预手段 , 长期以来被称作“不可治”眼病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眼科中心主任孙晓东教授告诉采访人员 ,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患者因为携带了致病的突变基因 , 造成其视网膜神经细胞功能损伤甚至完全死亡 。 由于神经细胞一旦死亡就无法再生 , 患者视力会随着病情发展逐步丧失 , 常规的治疗手段对这一类基因疾病基本无效 。 对患者和家属来说 , 不仅要面对慢慢失明的恐惧和失明造成的工作生活障碍 , 还要承受高昂的照护费用 , 更担心下一代也被遗传 。 每一个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患者的家庭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 被称为“家族的梦魇” 。
先天性黒矇是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一种 , 孩子的视力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 患者只能等待彻底失明一天的到来 。 像小易这样的患者在国内为数不少 ,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患病率为1/3000~1/5000 , 以中国每年1500万新生儿计算 , 这就相当于4500份失明“判决书” 。
不少多方求医无果的患者在找到我们之后 , 第一句话常常是“医生 , 你们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 还有没有治?我什么时候瞎?”上海市一眼科基因治疗研究团队负责人、眼底科副主任王泓回忆道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我们虽然能确诊这类疾病 , 但在治疗上却无能为力 。 ”
文章图片
十年磨一剑 , 探索适合国人的“中国智造”基因药物
2017年12月 , 这一疾病有了新的治疗突破 , 一种名为Luxturna的眼科基因治疗药品在美国上市 , 能够治疗患有特定类型“先天性黑矇”的儿童和成人患者 , 不过动辄近百万美元的治疗费用成了横亘在绝大部分患者面前的天堑 。 另外 , 我国遗传性眼病的致病基因突变谱与国外不同 , 部分比较集中的致病基因和突变热点具有国人突变特点 , 使得国外研发的靶点类药物对国内患者并不完全适用 。
因此 , 探索国人的突变热点 , 并针对国人遗传性眼病特点开发精确治疗技术 , 搭建高效高质量的基因治疗技术平台成了当务之急 。 作为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的依托单位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研究团队依托上海市眼视觉光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 , 联合朗信生物承担下了这一攻关任务 。
- “我家今年卖了3万多元|盛开的“浪漫经济”!小金县新桥乡花农喜领玫瑰花款490万元
- 经验|张文宏:今年年底可能结束新冠大流行!
- 今年45岁的吴青峰是一名老师|体内有癌,睡眠先知,医生提醒:身体出现3种异常,或是肝癌上身
- 经验|张文宏:今年年底可能结束新冠大流行
- 今年已经是2022年了,多吃3种发财果,寓意全家福气万事遂心
- 第三只眼|“怀化名医”张雪珍:当好临床医生的“第三只眼睛”
- 来自陕西的李永(化名)是个煤老板|“降脂冠军”被发现,煤矿老板甘油三酯从5.2降到1.6,众人直呼:学到了!
- 今年28岁的夏琪|多名医师共同呼吁:停止食用“1粗粮”,或是肝癌的“催化剂”,趁早扔
- 今年四十出头的张先生|头孢配酒,说走就走!除了头孢,这5种药也别沾酒,你有在吃吗?
- 看病|开工!武汉经开区此处居民今年底可就近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