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心跳快慢影响寿命,专家:心跳次数在这个范围最佳


本文专家:陈清勇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有人说心脏跳快点好 , 有人说心脏跳慢点好 。 心跳快慢真的与寿命长短有关系吗?有没有一个最佳的心跳次数?
心率跟预期寿命有关系!
“确实有很多研究表明 , 我们的心率跟预期寿命存在一个反比例的关系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陈清勇说 。
人一生的心跳是个大概固定的数值——总次数维持在30亿左右 。 其他哺乳动物也有类似的规律 , 总跳动次数维持在10亿次左右 。 心跳总次数一定 , 每分钟心脏跳得越快 , 总寿命相应就会缩短 。
陈清勇医生介绍 , 人的正常心率范围在60~100次 , 起源于窦房结 。 如果超过100次 , 叫做窦性心动过速 , 低于60次叫做窦性心动过缓 。 如果心脏节律起源于非窦房结 , 称之为异位节律(如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 。
窦性心动过速 , 往往与以下3个因素有关:
1. 生理性:喝茶、喝咖啡、抽烟、酗酒甚至情绪激动 , 比如遇到喜欢的人“小鹿乱撞” , 都会引起心跳过快 。 这种是可以通过日常的生活习惯进行调节的 。
2. 病理性:贫血、甲亢、发热、肺炎等非心血管疾病、或者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肥厚性心肌病等心脏疾病所导致的一些心动过速 。 (一些年轻人突发阵发性心动过速、头晕、眼睛发黑 , 甚至晕倒 , 还有一部分运动员 , 平时看似身体非常健康 , 但在运动过程中发作心动过速 , 乃至猝死 , 往往考虑与病理性心动过速有关 。 )
3. 药源性:使用抗抑郁药、肾上腺素、降血压药物等 , 也会使心速过快 。

研究显示:
心跳每多一次 ,
预期寿命缩短4个月
这个说法 , 咋一听觉得有些玄乎 , 有没有一些严谨的数据支撑呢?有的!
我国台湾“卫生研究院”的温启邦教授曾经做了一个研究 。 从1994年开始 , 他收集了将近200万次的健康体检资料 , 研究表明:
? 健康普通人群心率大概在每分钟60次 , 随着心率的增加 , 在每分钟60次~70次的这个阶段 , 心率每增加一次 ,预期寿命可能会缩短4个月左右 。
? 另外与心率在60次以下的人群相比 , 心率在70~80次这组人群 , 预期寿命可能会平均缩短3年 。
? 心率在80~90次这组人群 , 预期寿命平均缩短5年 。
? 心率在90~100次这组人群 , 预期寿命平均缩短8年 。
? 那么心率在100次以上的人群就更短了 , 可能会缩短13年 。
陈清勇医生介绍 , 心动过速 , 心脏运作负担更大 , 这可能也是减寿原因之一 。 就跟机器零件一样 , 每天超负荷使用 , “报废”概率就大 。
从国内这组数据可能表明 , 心率的增加确实跟预期的寿命缩短有一个显著的关系 。 在国外也有相关的研究 。
日本的Ohasama研究对年龄在40岁以上的1700多位健康人群进行调查 , 发现早上起床以后 , 心率每分钟增加5次 , 那么总体的心血管死亡率增加17% 。

心跳慢低于这个数 ,
也要警惕
心脏每分钟60~100次为正常范围 , 那么低于60次 , 则属于心动过缓 。 如果起源于窦房结 , 就叫做窦性心动过缓 。
很多人健康体检 , 心电图会提醒窦性心动过缓 , 比如心率在每分钟50~60次 。 陈清勇医生解释 , 这类心动过缓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 , 可能是正常的 , 如果没有不舒服的症状 , 可以定期观察 。
但是一些过于低的心动过缓 , 如果已经低于50次 , 除运动员之外的普通人群就要警惕了 。 (运动员心跳低于50次大多数是正常的 , 但是大众最好不要低于50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