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上自然态”鉴定古玉,对比学习工断沁原理有助收藏(干货)

从“工上自然态”对比鉴定古玉 , 对比学习工断沁原理有助收藏 。 古玉在入土前已经有了工痕 , 入土后玉器受到环境影响 , 发生一系列变化 , 大多数会出现沁色 。 学习沁色与工痕的关系 , 作为鉴定指导 , 意义重大 。
一、工上自然沁
从“工上自然态”鉴定古玉,对比学习工断沁原理有助收藏(干货)
文章图片
图1是一件汉代白玉猪握 , 表面布满黄褐色土沁 。 不难发现 , 汉八刀大砣工的工痕处 , 同样布满褐色土沁 , 并未被砣工切断 。 换句话说 , 在入土之前 , 这是一件白玉猪握 , 汉八刀工艺 。 入土之后 , 受到墓葬环境侵蚀 , 天长日久形成土沁 , 沁色不会跨越工痕部位 , 而是一视同仁 。 哪怕在孔道与阴线底部 , 也会爬进爬出 , 这是鉴定要点 。
二、工上自然裂
从“工上自然态”鉴定古玉,对比学习工断沁原理有助收藏(干货)
文章图片
从“工上自然态”鉴定古玉,对比学习工断沁原理有助收藏(干货)
文章图片
从“工上自然态”鉴定古玉,对比学习工断沁原理有助收藏(干货)
文章图片
玉器长埋地下 , 受到应力作用 , 会产生浅层开裂 , 这种裂痕常常以平形状出现 , 这与晶体排列顺序有关 , 因此我们常见到平形状牛毛纹沁色 。 玉表出现的浅层开裂 , 会随着工痕 , 在玉器表面随形游走 , 不会中断 。
三、工上自然蚀
在工痕上面 , 由于土咬 , 会产生各种土蚀痕迹 , 包括烂斑、蛀孔等 , 常常表现为外小里大、出现结晶体等 。 这也是工上自然态的表现形式 , 也就是说 , 外界环境的侵蚀是一视同仁的 , 这个逻辑要清晰 。 此处要特别注意 , 很多玉友迷信微距鉴定 , 看到蛀孔外小里大或者结晶体 , 就下结论 , 这是很容易打眼的(划重点) 。
四、工断沁仿品
图4是一件仿品 , 我们常见的“工断沁” , 常为老玉新工 。 利用老玉的玉皮等仿造沁色 , 但由于使用新的工艺加工 , 一定会将玉皮原来的沁色割断 , 感觉很不自然 , 我们称之为非自然态 。 利用东北河磨料仿红山文化比较常见这种 , 一定要注意 。
从“工上自然态”鉴定古玉,对比学习工断沁原理有助收藏(干货)】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学习工上自然态 , 万变不离其宗 , 了解古玉的入土环境及受到侵蚀后的变化 , 是我们辨伪的关键 , 也是提高收藏眼力的重点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