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XBB的新加坡经验:再感染风险高,毒性低,疫苗及抗体药物无效( 二 )


02
疫苗能防住XBB吗?
Thelancet发表的研究表明:与BA.5和BA.2相比 , BQ.1.1和XBB在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中进行了额外的替换 , 这些被替换的位点是新冠疫苗抗体、以往感染抗体和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主要靶标 。 因此 , BQ.1.1和XBB有效地逃避了当前由mRNA疫苗或自然感染诱导的体液免疫 。 BQ.1.1和XBB临床分离株比早期omicron变体(包括BA.5和BA.2)具有更高的免疫逃避能力[3] 。
03
XBB二次感染的能力有多强?
Cell发表的研究显示:来自疫苗接种者和感染者的血清对BQ.1、BQ.1.1、XBB和XBB.1的中和作用明显受损 , 包括WA1/BA.5双价mRNA疫苗加强针 , 均未产生针对4种OmicronXBB和BQ亚变体中任何一种的保护作用;针对BQ和XBB亚变体的滴度分别降低了13-81倍和66-155倍 , 远远超出迄今为止观察到的水平;能够中和原始Omicron变体的单克隆抗体对这些新的亚变体基本上没有活性[4] 。
新冠XBB的新加坡经验:再感染风险高,毒性低,疫苗及抗体药物无效
文章图片
图5新冠变体BQ和XBB对抗体的超强逃避(图源:[4])
04
XBB的超强免疫逃逸能力 , 现行的药物还有效吗?
NEJM发表的研究评估了针对omicronBQ.1.1和XBB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疗效 。 结果发现在临床环境中 , imdevimab-casirivimab、tixagevimab-cilgavimab、sotrovimab和bebtelovimab可能对BQ.1.1或XBB均无效 。 但是在体外 , remdesivir、molnupiravir和nirmatrelvir对BQ.1.1和XBB均有效[5] 。
新冠XBB的新加坡经验:再感染风险高,毒性低,疫苗及抗体药物无效
文章图片
图6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和抗病毒药物对Omicron亚变体的效力(图源:[5])
已有前车之鉴 , 理性面对进入中国的XBB
目前 , 我国传播的新冠病毒主要为南方地区的BA.5.2变异株和在北方地区的BF.7变异株 。 但是 , 上海已检出BQ.1和XBB变异毒株 。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022年12月31日公布的数据 , 在上海检测到的25份XBB变异样本中 , 有3份被确定为XBB.1.5亚变异 , 该亚变异在美国已占主导地位 , 约占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41% 。
新冠XBB的新加坡经验:再感染风险高,毒性低,疫苗及抗体药物无效
文章图片
图7美国新冠病毒感染毒株构成比(图源:[6])
世卫组织新冠技术负责人MariaVanKerkhove博士在本周三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对XBB系列的超强传播感染能力感到担忧 , 这种病毒传播得越多 , 它改变的机会就越多 。 XBB.1.5是迄今为止最具传播性的新冠病毒变种 , 但没有迹象表明它比以前的主要变种更致命 , 与其祖先Omicron菌株一样温和 , 美国东北部的感染地区尚未记录住院人数的上升 。 与其祖先毒株相比 , XBB.1.5病毒的刺突蛋白发生了14种新突变 , 增强了它的抗体抗性 。 这意味着接种过疫苗或以前感染过的人更容易感染 。 但是 , 抗体只是针对新冠病毒整体免疫反应的一部分 , T细胞等其他抗病毒物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东燕表示:“XBB.1.5并没有导致美国感染、住院或死亡人数显著增加 。 XBB.1.5带来的激增(如果有的话)远小于2022年初发生的激增 。 不必过多担心其毒力或二次感染的后果 。 ”
被Nature评为“2022年帮助塑造科学10大人物”之一的北大曹云龙教授表示:“中国大多数人已经接种了祖先株疫苗 , 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对XBB这种omicron突变株几乎无效 。 感染BA.5.2或BF.7康复后 , 人体产生的抗体对XBB等最新变异毒株的中和能力较低 。 可以预见 , 在中国BA.5.2和BF.7感染高峰消退后 , 可能会出现由BQ.1.1、XBB或其他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毒株驱动的感染高峰 。 ”
针对XBB是否会导致肠道疾病 ,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科李侗曾医生表示:“作为新冠病毒结合细胞的主要受体 , ACE2除了在肺部表达外 , 在肠道的含量也较高 。 新冠病毒各个变异株都会感染肠道粘膜细胞 , 但是由于个体差异会决定是否会出现肠道临床症状 。 对于最近受到关注的XBB及其进化分支 , 并没有证据表明比其他毒株更容易导致严重腹泻或其他胃肠道临床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