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出台——普及预防知识 共享美好生活

从出生到年老 , 残疾风险伴随生命每一个阶段 , 预防残疾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 。
日前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 对进一步加强残疾预防 , 有效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发展作出新部署 。 接下来 , 如何推进残疾预防知识普及行动?如何减少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如何做好儿童和老年人伤害致残防控?相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
■看点1——
推进残疾预防知识普及行动
《行动计划》指出:面向儿童、青少年、新婚夫妇、孕产妇、婴幼儿家长、老年人、高危职业从业者等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 , 主动提供残疾预防和出生缺陷防治科普知识 , 普及遗传和发育、疾病、伤害等致残防控的科学知识、方法 。
问:如何才能开展切实有效的残疾预防知识普及行动?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医师田向阳:人的一生每个阶段面临不同的致残因素 , 各类场所也存在不同的致残因素 。 要逐步把残疾预防知识融入医疗保健人员、社会工作人员、残疾人工作者等职业培训课程和教材 , 加强残疾预防宣传教育能力建设 , 发挥专业人员在残疾预防知识普及中的权威指导和示范引领作用;要实施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策略 , 加强不同人生阶段人群重点、突出致残因素防控宣传教育;要把常规宣传教育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相结合 , 引导公众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 学习残疾预防知识 , 提升残疾预防技能 , 动员全社会重视、参与、支持残疾预防行动 。
■看点2——
推进疾病致残防控行动
《行动计划》指出:开展全民健身行动 , 发挥好体育健身在主动健康干预、慢性病防治、康复中的作用 。 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 , 做好并发症筛查和干预 。 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 , 提高服务质量 , 推进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 。 持续开展脑卒中等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 。
问:我国主要致残疾病有哪些?该如何预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首席专家王临虹: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 我国成年残疾人中由慢性病导致的残疾占56% , 且随着年龄的递增 , 慢性病导致的残疾数量增多、残疾的严重程度加重 。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已成为主要致残疾病 。
做好慢性病致残防控 , 一要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 平衡膳食 , 合理搭配食物、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 减少盐、油、糖的摄入量 , 落实公共场所无烟法规 , 避免二手烟暴露;二要加强高危人群筛查与管理 , 进一步提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 , 做好并发症筛查和干预 , 强化致盲、致聋性疾病的预防、筛查和治疗工作 , 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慢性病致残;三要完善慢性病防控机制 , 创新慢性病管理模式 , 提高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 , 促进基层医疗人员慢性病诊治规范化能力提升 。
■看点3——
推进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行动
《行动计划》指出:全面开展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筛查 , 逐步扩大致残性疾病筛查病种范围 , 推进早筛、早诊、早治 。 做实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 , 大力推进0—6岁儿童致残性疾病筛查 , 建立筛查、诊断、康复救助衔接机制 。
问:在医疗水平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 , 如何减少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主任朱军:我国人口基数大 , 出生缺陷患儿绝对数量多 , 在经济条件和医疗水平相对较弱的农村地区 , 推进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