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学党史 办实事 | 女市民突患急性心衰,在这家医院重获“心”生

“大夫 , 我又觉得喘不上来气了……”51岁的李女士日前晚间再次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的症状 , 这已经是她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期间的第四次胸闷发作 。
原来她平时身体很好 , 只是最近这一个来月突然出现胸闷的情况 。 一开始 , 她并没有太过在意 , 自己买了点儿平喘药吃 , 可症状丝毫没有减轻 。 最近胸闷情况愈加严重 , 还频繁出现胸闷、咳嗽的不适 , 甚至晚上无法平躺睡觉 , 脚也开始肿了 , 李女士这才来到第三中心医院急诊就医 。
该院胸痛急诊科的黄雷医生根据多年经验 , 当即判断出李女士这是患上了急性心衰 , 立刻安排她住到了三病区的心脏病房 。 三病区的杨帅医生在诊断后对李女士进行了对症治疗 , 使其症状马上得到控制 。
为查明心衰原因 , 医生为李女士开具了心血管造影检查 , 结果与治疗团队的判断相符——为李女士心脏供血的三支大血管中的两支已经完全闭塞 , 导致心脏长时间供血不良 , 已经变大很多 , 而其心脏功能只有常人的1/3 。 同时 , 心脏由于缺血 , 心瓣膜功能也出现了异常 。
【市民|学党史 办实事 | 女市民突患急性心衰,在这家医院重获“心”生】事实上 , 心脏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坚强 , 作为人体的“发动机” , 它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罢工” 。 因此 , 治疗团队需要尽快解决她的心脏供血问题 , 才能降低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 但对于像李女士这样心脏功能很差且无法忍受长时间缺血的患者 , 无论是介入还是外科搭桥手术的死亡率都很高 , 通常是“手术禁区” , 而目前的内科保守治疗又无法让患者病情稳定下来 , 到底如何抉择?巨大的难题一下子摆到了心脏团队面前 。
为给李女士提供最优治疗方案 , 该院心脏中心主任刘迎午组织全科同事进行认真讨论 , 并与心脏三区主任医师王钢、心外科主任医师罗志强共同分析患者的临床情况 , 判定手术风险 , 制定出相应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 。 在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后 , 最终治疗团队决定采用在心外科团队支持下的介入治疗策略 , 来解决李女士心脏的难题 。

市民|学党史 办实事 | 女市民突患急性心衰,在这家医院重获“心”生
文章图片

这场特殊的手术日前如期进行 。 术中 ,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 , 由该院心外团队的罗志强、稂与恒、高文卿医生组成生命支持团队 , 在导管室为患者提供ECMO(体外膜肺——替代心肺功能)生命支持 。
有了生命支持团队的保驾护航 , 王钢主任团队先为李女士安装了主动脉球囊反搏泵(通过增加供血保障手术过程) , 在医生杨帅 , 工程师王佳、张荣春和护师张立坤的配合下 , 手术团队通过微导管支撑下导丝寻径技术、切割球囊切割斑块开通闭塞病变、边支球囊拘禁等方法保护分支 , 仅用1小时就开通了李女士双支的闭塞血管 。
随着支架的植入和血管的开通 , 李女士的心脏供血得到了有效改善 , 她胸闷的不适明显好转 , 再没出现过胸闷、呼吸困难的情况 。

市民|学党史 办实事 | 女市民突患急性心衰,在这家医院重获“心”生
文章图片

不过难题仍未完全解决 , 虽然患者的血管开通 , 但由于长时间缺血 , 存在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 为了进一步保障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恢复 , 心脏重症团队的周权、崔晓琼等医生通过术后严密的监护和积极的用药 , 解决了李女士潜在的致命性风险 。
术后10天 , 李女士的心脏功能得到很大提高 , 已接近正常 。 不仅如此 , 其心脏瓣膜的功能也基本得到恢复 。 她又能正常活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