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诊室,“争分夺秒”跨年

在急诊室,“争分夺秒”跨年
文章图片
2022年12月31日 ,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医务人员 , 正在紧张救治新冠病毒感染危重病患者 。 视觉中国供图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急诊科 , 时间并不是一个很明显的存在 。 嘈杂的人群掩盖了很多声音 , 只有墙上的电子钟默默提示着时间的流逝 。 在2022年的最后一天 , 输液器里滴落的液体似乎比钟表的滴答声更能标记这一年最后的时光 。
相比时钟的规律运转 , “争分夺秒”更适合形容急诊室里的节奏——医护人员穿梭在患者中 , 输液、换药、核对患者信息;诊室内的医生不停地敲击键盘 , 为患者录入病情、开具处方 。 他们默契地、一刻不停地维系着急诊室这个精密复杂的机器正常运转 。
“就像打仗一样 。 ”该院急诊科医生盛慧球在2022年12月28日感染新冠病毒 , 她只休息了1天 , 就回到了急诊室 。 那时 , 她还感到全身肌肉酸痛 。
2022年12月7日 , 随着“新十条”的发布 , 疫情防控政策开始调整 。 上海市医疗系统开始应对一轮就诊高峰 , 急诊室成为迎战病毒的最前线 。
近来 , 瑞金医院急诊每天都要接收100多辆救护车 , 是平时的3倍 。 在2022年4月、5月上海疫情形势严峻时 , 一天最多接收51辆救护车 。 “现在急诊每天的接诊量能达到1600人次 。 从零点到早上7点 , 抢救室先后推进了200多个病人 。 ”盛慧球说 , 目前一些感染后尚未度过急性高峰期、原本有基础疾病叠加的病人最难处理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在此前接受人民日报大江东工作室采访时表示 , 1600人次的急诊患者中有80%与新冠相关;65岁以上的脆弱人群占45%到50% 。 每天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占比约10%左右 , 绝大部分有基础病 , 或是老年人 。
陈尔真表示 , 为迎接这波疫情冲击 , 瑞金医院扩大了急诊容量 , 从原来4个诊间扩大到8个 , 并抽调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增援;把感染肺科大楼全部腾出 , 收治新冠患者 , 其中有重症监护室、亚重症病房和普通病房3类 。 “目前每天收治患者达80名左右 , 多的时候有100多人 。 分类病房设置有很好的分流作用 , 减少了急诊患者滞留 , 让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得到更好救治” 。
急诊室里 , 一切努力都在为患者争取时间 。 对医生而言 , 则要将自己的康复时间压缩 。 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苏颋为说 , 很多医生将自己的康复时间从原来的7天、5天 , 压到了2-3天 , 基本都是“白加黑”“5+2” , 每天工作12小时 。
苏颋为从2022年12月18日开始到急诊支援 , 22日染病后又坚守了两天 , 直到24日高烧后才在家休息 , 4天后又返岗继续工作 。
他的工作职责是对急诊输液室患者进行分流 , 送往病房、ICU、抢救室 。 急诊的大部分病人是新冠病毒感染 , 但是也存在部分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肾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出血、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等常规急诊患者 。 让病人得到专科的救治 , 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方式之一 。
急诊科主任毛恩强一直连轴转 , 在急救、重症一线 , 协调医护人员的配置和业务培训 。 毛恩强感染新冠病毒后只休息1天就带病返岗 , 由此继发了窦性心动过缓 , 他用药顶着继续奋战在急救一线 。 仅31日当天 , 毛恩强就为患者做了200多个心电图 , 接近平时的10倍 。
在收治大批重症病人同时 , 毛恩强发现急诊也存在一些医疗挤兑的问题 。 “有些患者只是有点发烧或者心率加快的症状就来急诊就诊 ,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 这样会占用急诊有限的医疗资源 , 很容易导致真正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 。 ”毛恩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