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合率|解决世界难题 “宁波模式”走向全国\n这两位运动医学好搭档填补业界空白( 二 )


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指的是肩膀肩袖撕裂超过5厘米且不能修复,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是国际性难题。
2015年,当时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的肩关节镜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为了挑战这一难题,李瑾和丁少华先后前往世界先进水平的运动医学中心学习。然而,当时国际流行的手术方式都存在缺陷,要么桥接的补片愈合率低,要么不能很好地恢复上举的力量。
李瑾大胆提出,在肩关节镜下开展常规补片桥接的基础上,加入人工韧带“内支架”来提高补片的愈合率。
如何在步骤不省略的情况下缩短手术时间?他和团队开始在器械上找答案。他们设计2个特殊器械,以减少术中用时。对术中患者血压控制水平、麻醉用药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研究。

愈合率|解决世界难题 “宁波模式”走向全国\n这两位运动医学好搭档填补业界空白
文章插图

李瑾(右二)和团队手术中。
2017年1月12日,两位60岁女性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患者接受手术。经过两年的随访,她们目前不仅疼痛消失,而且活动自如。此后,这一术式在临床上被积极应用。
改进后,患者桥接补片的愈合率超过90%,是原来的2倍多。而且手术适应人群也得到扩大。

愈合率|解决世界难题 “宁波模式”走向全国\n这两位运动医学好搭档填补业界空白
文章插图

丁少华正在手术中。
团队创新的脚步不绝于此,丁少华设计的“三明治”补片,就是把两层生物组织层和一层人工纤维层复合成三明治结构,既能够确保补片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和生物相容性,同时又不易发生“蠕变”且愈合率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并多次在大型学术会议上交流经验。
首创肩痛学校,“宁波模式”在全国落地开花
在李惠利医院说到肩痛学校,不少病人都会主动认领“我是学员”。如今,肩痛学校已经连续举办7年,公益培训学员超过5000名。这一过程中,倾注了李瑾和丁少华的无数心血。
在门诊中,只有10%的肩痛病人需要手术治疗,大部分病人由于缺乏医学知识,要么病急乱投医,要么不当回事延误病情,或者是错误地自我下诊断。
李瑾和丁少华做过一项统计,有95%的患者把肩痛当做肩周炎,而95%的肩痛并非肩周炎。为此他们决心开展医学科普知识和宣教。
如何将枯燥的科普深入人心?两人再次头脑风暴,于2014年,提出了肩痛学校的概念并付诸行动,在之后的实践中逐步完善资料,丰富内容,还拍摄了肩关节训练操,吸引越来越多市民参与。
他们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很快吸引了国内同行前来取经。运动与医学科也成了全院接待交流团队最多的科室。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普效果,2016年,他们还倡议成立了李惠利肩痛日,旨在通过义诊和宣教,改变广大市民对肩痛的错误认知。
为此,国内同行把他们的做法称为肩关节“宁波模式”。目前,全国各地有400多所肩痛学校。2018年,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设立爱肩月,其主旨和内容则是参考李惠利肩痛日的做法。
并肩作战,从校友到同事,一起登上全国舞台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李瑾和丁少华的创新与突破精神值得学习,更令人感动的是两位之间难能可贵的“战友情”。1992年,两人一起从温州医科大学毕业,入职李惠利医院,1994年加入骨科。
李瑾出身于医学世家,从小耳濡目染;丁少华则惋惜于年少时父亲得了重症却未及时诊疗,留下遗憾。两人的出发点不同,性格迥异,却因都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己任而并肩作战。
多年沉淀,两人在全国运动医学界小有名气。其中,李瑾主任当选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下肢运动创伤学组委员,丁少华主任医师当选上肢运动创伤学组委员,同个科室两位医生一起当选全国委员在宁波卫生系统非常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