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色杂粮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进展迅速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项目“大田经济作物和特色杂粮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进展迅速,示范开发成效显著 。
目前大豆、棉花、油菜、花生、马铃薯五大经济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初步形成 。以优质良种和农业机械为载体,形成了大豆机械化“深窄密”栽培、油菜免耕栽培、春花生机播覆膜高产栽培、马铃薯间套作高效栽培等9套技术模式 。大豆超高产攻关取得了在无灌溉条件下亩产253.3公斤的单产最高记录,获得了棉花亩产210公斤、油菜亩产249.9公斤、花生亩产671.2公斤、马铃薯亩产4208公斤的超高产纪录 。两年来,建立五大经济作物示范基地48个,其中核心区面积10.2万亩、示范区面积409.8万亩、辐射区面积2231.9万亩 。2006年实现大豆增产10.0万吨,油菜增产2.3万吨,花生增产17.2万吨;2007年大豆增产5.62万吨,棉花增产472.5吨,油菜增产4.52万吨,花生增产17.2万吨,马铃薯增产40.1万吨 。与项目前三年比较,2007年试验区大豆亩产达到155.5公斤,比项目前三年平均亩增产5.4%;棉花亩增产20%;油菜亩增产28.1%;花生亩增产11.3%;马铃薯亩增产21.5% 。2006~2007年间,五大经济作物累计增加经济效益26.93亿元 。
【我国特色杂粮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进展迅速】特色杂粮良种和配套丰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初见成效 。围绕谷子、高粱、大麦、燕麦等特色杂粮新品种选育、增值利用、绿色供应链等内容,开展杂粮作物分子标记及育种技术研究,创制和筛选出一批优质、特质、抗病、抗逆、抗除草剂等优异新材料(谷子23份、高粱18份、大麦20份、杂豆22份),选育出了一批优质、高产、抗旱、抗逆性强、适合产业化生产的杂粮新品种 。其中,通过国家鉴(审)定品种15个(谷子品种12个、高粱7个、大麦8个、燕麦2个、荞麦1个、杂豆18个)、省鉴(审)定品种33个;集成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及技术规程18项,完成并颁布实施的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7项 。这些成果的取得,对促进我国杂粮品种更换,提高杂粮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与产业化生产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