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道家养生重视服食导引

陶弘景出生于公元456年,卒于公元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今江苏南京)人 。
陶弘景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 。17岁后,以才学闻名,做过诸王侍读等官职 。他受葛洪影响颇深,10岁时看过葛洪的 《神仙传》后,便对此书爱不释手,而且有了学道成仙的想法 。于是36岁时,陶弘景辞去官职,退居句容之句曲山(茅山)修道,著述,炼丹 。他勤于撰述,写有道教教理、历史和养生等方面著作多种 。其中,著有中药学著作《本草经集注》,养生学著作《养性延命录》、中医学著作《真诰》,《效验方》、《肘后百一方》 。
存思服日月 静功养神法
存思,又称存想,道家的气功术语,存思内容很广泛,包含自然界间各种事物,如各种天象,即日、月、星、云、雾等 。“服日光月芒法”是以存思为主的静功,是道家修行的常用之法 。道家认为,太阳光芒万丈,滋育生化万物,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 。将日月的精华吸收进人人体,用以滋养人的身体,促进人体健康,延长人的寿命 。通过锻炼推动内气在体内循环,具有调控身心、防病治病及延年益寿效果 。
陶弘景认为,这是一种运用思维或意念力的修炼方法,以意念专一地想象某些事物,以此排除杂念,引导人静,具有调动潜能和祛病健身的作用 。


服食饵,药物辅养法
服食饵是道家用药膳求得长生的一种重要方法,陶弘景对此深信不疑 。药物深入研究,他编成《本草经集注》一书,他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和医疗属性编目分类,将药物分成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和食等类,对于药物的性味、产地、采集、形态和鉴别诸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并对原书错谬予以一一订正 。他能熟谙药物,依循药性进行服饵,自然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

对利用矿石炼制“仙丹”,陶弘景却非常谨慎 。魏晋时期,盛行服食“五石散”,即传说中的 “仙丹”,结果吃死了不少人 。“五石散”的主要成分是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黄和赤石脂,此外还有一些辅料 。“五石散”本来是一种治疗伤寒的药,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创,对治疗伤寒确实有一定的效用 。但到了魏晋时期,“五石散”却成为士大夫竞相追逐的时尚消费,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正常人非疾病而服用“五石散”的表现,轻则身体燥热,生痈生疮;重则精神恍惚,不能自控,长期服用甚至还会丧命 。
遵食诫,饮食养生法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说: “百病横夭,多由饮食 。饮食之患,过于声色 。为益亦多,为患亦切 。”意思是说,各种疾病导致的意外死亡,多数是饮食的原因 。饮食造成的祸患超过了声色 。所以饮食虽然是人体必需,但饮食不当也能给人体造成危害 。如“先饥而食,先渴而饮 。”意思是说,在饥饿到来之前就吃饭,在口渴到来 之前就饮水 。这主要是因为人在大饥大渴时,胃口大开,最容易过饮过食 。《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意思是说,吃得太多,超过了肠胃正常的消化功能,致使食物长时间停留在肠胃里 。脾胃功能因为负担过重,脾不能及时输布和吸收营养物质,脾胃就会受到损伤,影响消化 。其结果是气血生化之源不足,难以供给人体生命所需的营养,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所以“久饥不得饱食,饱食成癖病”就是这个道理 。
他还指出,热食伤及骨骼,冷食伤及脏腑;热物能烫伤嘴唇,冷物能冰痛牙齿 。他强调,饭应尽量吃温热的,这样易于消化吸收;同时,他认为五味偏盛则不养人,故酸、甜、咸、苦都不得过分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