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走出乡村振兴致富路( 二 )


“小麦亩产量多年来持续提升 , 离不开好种子的支撑 。 ”我省小麦育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正茂说 。 种粮大户和专家对种子的认识不谋而合 。
“种子好、雨水好、墒情好 , 来年又是个丰收年!”柳天利告诉采访人员 , 今年他的100亩地种的都是小麦新品种“伟隆169” 。 和其他小麦品种比 , 这个新品种麦粒长、颗粒饱满、麦色发青 , 更不易霉变 。
在柳天利看来 , 选种子要一看质量 , 二看品质 。 产量稳定风险就小 , 品质好就不愁卖 。 “虽然我这小麦比人家晚种了几天 , 但不管是出苗率还是长势 , 在我们这一片都是最好的 。 ”柳天利高兴地说 。
收成和口碑就是最好的推广 。 近年来 , 我省以杨凌示范区为重点 ,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支撑 , 设立现代种业专项资金 , 在省域内组建9个商业化联合育种体 , 支持种业企业和科研院校开展科技攻关 。
积极实施种业创新攻关行动 。 面向北方旱区 , 我省紧盯农作物优质专用、高产、抗逆等特性 , 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进行创新攻关 , 培育突破性新品种 , 并以企业为主导 , 加强种业人才引进培养 。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走出乡村振兴致富路】种子好 , 粮食安全种源有保证 。 目前 , 全省主要粮食作物商品化供种率达80%以上 , 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 我省培育的小麦新品种“西农979”“西农511”在全国累计推广1.5亿亩以上;玉米品种“陕单650”“陕单636”已通过国家审定 , 在国内机械直接收获籽粒方面取得了突破 , 深受种业行业好评 , 发展潜力巨大 。
3政策好农民种粮信心足
12月16日 , 天气不错 。 心里惦记着那几亩还没耙完的玉米地 , 王友山睡不住了 。 起床后他匆忙扒了几口饭 , 就开着旋耕机出门了 。
在汉中市洋县谢村镇镇江村 , 拥有700亩地的王友山是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 。 除了本村300亩地外 , 他还流转了附近9个村400亩地 , 全部种上了黑稻谷 。
“农民嘛 , 就要在土里‘刨’食 。 ”王友山爱种粮 , 也会种粮 。 10多年前 , 他就和洋县双亚公司合作 , 采用订单农业模式 , 大面积种植黑稻谷 。 他种的黑稻谷 , 每年被公司高价收购 。 “正常年份的话 , 亩产能达四五百公斤 , 每公斤按5元计算 , 一年毛收入有100多万元 。 ”在王友山看来 , 地能生“金” 。
种了这么多年地 , 王友山啥大风大浪都经历过 , 即使遇上灾年 , 他也是信心十足 。 为啥这么有底气 , 关键是种粮有补贴、种子免费发 。 “种子是双亚公司给的 , 种一亩黑稻谷县上还补贴150元 。 不仅如此 , 平时购买农机、化肥、农药等 , 都能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 。 ”王友山兴奋地说 , 在好政策激励下 , 今年村上黑稻种植面积扩大了1000亩 , 村民的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 。
好政策就是“定心丸” , 托稳种粮农民的心 。 据了解 , 近年来我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 , 确保粮食面积只增不减;加大农业科技攻关力度 , 紧盯种子、农机、农艺等关键环节 , 持续推广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增密度和稻油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 , 全方位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
同时 , 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 全面推进粮食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经营 , 提升粮食规模经营效益 。 出台各种政策 , 在春播农机、良种、化肥、农膜等方面加大补贴力度 , 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
如今 , 放眼望去 , 广袤田野上 , 新希望正在萌发;美丽村落中 , 新动能正在孕育 。 从黄土高原到秦巴山区 , 从黄河流域到汉水之畔 , 一首粮食增产、农民共富的乡村振兴新曲 , 正在三秦大地奏鸣、回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