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浙大一院开设儿童遗传代谢病多学科联合门诊 为患儿点亮希望


儿科|浙大一院开设儿童遗传代谢病多学科联合门诊 为患儿点亮希望
文章插图
浙大一院儿科主任王春林。魏嫣然 摄
中新网浙江新闻12月24日电(张煜欢 魏嫣然)今年6岁的小明(化名)身患线粒体脑肌病,因小脑控制失调,走路不稳常摔得满身淤青。一年前,小明妈妈带着小明四处求医问药,小明的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近日,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大一院)儿科推出“儿童遗传代谢病多学科联合门诊”,朋友第一时间将消息通知了小明妈妈。
抱着一丝希望的小明妈妈成功预约上了门诊,小明也成了该门诊的设立以来第一位患者。在这里,等待着这对母子的是来自儿科、神经内科、放射科、遗传学等四大学科的强大专家团队力量。

儿科|浙大一院开设儿童遗传代谢病多学科联合门诊 为患儿点亮希望
文章插图

浙大一院儿科门诊。魏嫣然 摄
“不能根治”是遗传病、罕见病的最大特点,也是摆在患者、家属、医生面前不能逾越的一道难关。“目前大多数遗传类疾病的治疗只能是对症治疗,有些药物的作用也只是补充、替代跟治疗。”浙大一院儿科主任王春林说。
这无疑也成为悬在家属心头上的难解题。大部分家属更不能理解——明明自己没有遗传病,为什么孩子会患上难以治愈的遗传病?
王春林解释,在医学领域上,遗传病主要分为三大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隐性遗传以及性染色体遗传。其中大部分的遗传疾病以隐性遗传为主。“父亲携带疾病基因,母亲携带疾病基因,那两个人结合以后孩子有四分之一的发病率。”王春林说,性染色体遗传便是老百姓常说的“传男不传女”,母亲携带的疾病基因有50%的概率传给男婴儿,虽女婴不会发病,但携带的基因可能会传给将来的孩子。

儿科|浙大一院开设儿童遗传代谢病多学科联合门诊 为患儿点亮希望
文章插图

浙大一院儿科门诊。魏嫣然 摄
王春林介绍,由于儿童遗传代谢病临床症状多样化,表现不典型,涉及人体各大系统,而且表现随年龄不同还有差异,患者往往因各种不同症状就诊于各个科室,临床上极容易漏诊,误诊。为此,浙大一院儿科集中医院的多学科优势,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为患者量身定制所需的各相关专业领域专家联合门诊,通过多学科诊疗,最大限度发挥浙大一院现有技术及人才的优势,给患者制定更为合理、有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儿童遗传代谢病多学科联合门诊”中,浙大一院儿科会专门为患者以及家属设置一位医生联络员。王春林介绍,联络员的设置便是与患者对接,与医生沟通,成为医患之间深入交流的桥梁。
“像首位患者小明就是我们的医生第一时间联系了家属,了解到患者主要因步态不稳就诊,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外院所做检查,初步判断患者为线粒体脑肌病。”王春林说。
根据此疾病特点及初步掌握的信息,专家们对小明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专家们耐心详细的解释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交代患者家长,在小明日常生活中运动、饮食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需要避免使用的药物等,以及后续来院复查时间。
王春林表示,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遗传病、罕见病患者从“养不大”到“长时间生活”、从没有“药物”到“有药可治”,甚至“结婚生子”,都有可能实现。
儿科|浙大一院开设儿童遗传代谢病多学科联合门诊 为患儿点亮希望】 他同时坦言,不少患者家属为了看诊四处奔波,一来二去的交通、看诊费用也是不得不面对和承受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未来还希望有爱心人士能够成立罕见病、遗传病方面的专项基金会来帮助他们,这一步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