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西安再现重症、急症就医难:疫情封控需更人性化


服务|西安再现重症、急症就医难:疫情封控需更人性化
文章图片

梁嘉琳/文12月中旬起 , 西安市聚集性疫情暴发 。 据报道 , 当地部分患者(不是新冠确诊患者)无法及时接受血液透析(血透)治疗 , 个别患者出现严重身体不适 。 长时间中断透析甚至可能出现心衰、心脏骤停症状 , 并诱发猝死 。 在患者组织、各家媒体的呼吁下 , 笔者获悉 , 当地有关部门已为部分患者提供医疗支持 。
早在2020年初 , 武汉打响疫情保卫战第一枪时 , 部分急症患者就因为“封城”无法得到及时治疗 , 后来创建“新冠肺炎血透临床应急预案(试行)”予以应对 。 随着局部聚集性疫情在各地此起彼伏 , 随着“内防扩散”“动态清零”成为应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种的不得已选择 , 随着西安在12月23日起对小区(村)、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 , 如何兼顾部分患者的基本健康权与全体居民的公共卫生安全 , 成为摆在城市决策者桌上不容偏差的天平 。
笔者认为 , 武汉、西安等区域中心城市出现“战时”状态下患者“看病难”问题 , 主要不归因于季节性因素(冬季疫情高发期)、总量性因素(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不足) , 即便自然环境变化、加大医院建设投入 , 情况也不一定改善 。
基于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结构性问题 , 我们需要为临产期、慢性肾病/恶性肿瘤治疗期和康复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急性发病期的就医者编制疫情防控的专项预案 , 并遵循信息流、决策流、服务流“三流合一”原则 , 实施从筛查到诊断到治疗到康复的全病程闭环管理、全需求健康保障 。 为此建议:
首先 , 在信息流层面 , 要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 。 当地卫健委要借鉴“发热门诊地图”经验 , 将疫情初期、上升期、平稳期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公共卫生应急等级 , 再对应到不同的对外提供服务的“医疗导航图” , 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站客户端等不同媒体渠道广泛告知 , 便于公众选择获得可靠、便捷的医疗卫生机构 。 决不能让基层的“15分钟诊疗圈”在疫情期间完全停摆 。
同时 , 在健康码赋码、核酸检测结果、疫苗接种记录的基础上更为精细划分 , 对新冠肺炎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以外的疑似人群(包括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时空伴随者等人群)公布各自适用的就医方案;其中 , 高风险人群由当地疾控机构统一管理 , 指派专车接送 , 全程闭环管理;其他患者自行就医的渠道不应被“土政策”堵死 。
其次 , 在服务流层面 , 要落实健康公平性原则 。 新冠肺炎患者与其他疾病患者、其他应急就医者都依法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 。 据媒体报道 , 西安市血透服务存在资源错配:一方面 , 多所公立医院已暂停向社会公众开放门诊服务 , 即便是开放给少部分定期就医患者 , 门诊楼透析室只能开展普通透析 , 无适用于重症期患者的隔离病房;另一方面 , 一些民营血透中心拥有富余床位 , 却不具备在疫情防控期间接待患者的资质 , 不仅被疾控中心排斥 , 而且就医可能得不到医保报销 。 因此 , 2022年 , 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时 , 各地要注重对公立、民营医院一碗水端平 , 推进床位共享、医护共享、患者共享 , 形成能力共建、业务协同的专科医联体 , 让民营医院面对各类突发疫情同样“来之能战 , 战之能胜” 。
最后 , 在决策流层面 , 要权衡疫情防控、民生保障、产业发展三大政策目标 。 固然 , 疫情防控是当下西安等地压倒一切的任务 , 但并非当地政府的唯一政策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