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世界的细致入微
文章图片
托马斯一直关注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共生、依存和合作的现象 。 他指出 , 世上有无数种植物和动物的结合体 , 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 , 由绿色植物细胞为动物提供碳水化合物和氧气 , 而自己获得一部分能量作为回报 。 细胞融合现象是这一倾向中最简单、最壮观的表现 , 这是最反生物学规律的一种现象 , 并且违背了19世纪最基本的神话 , 因为它否定了生物特异、完整和独立的重要性 。 只要有可能 , 在适宜的条件下 , 不管人、动物、鱼、鸟或虫 , 任何细胞在与其他细胞接触的情况下都会与之融合 。 单个彼此分离的细胞凑到一起构成原生动物 , 而最终形成玫瑰花、海豚及人类 , 或许最终还会证明生命体融入群落 , 群落融入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融入生物圈 , 也是同样的趋势 。 我们已经普遍承认 , 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 。 我们对其他生命的依赖与树叶和鱼并无二致 , 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大型后生动物 , 提供能量的是居住在细胞内的共生微生物 , 遵从的指令来自可能追溯到最古老的膜性生物的核酸带 , 传送信息的神经元与地球上其他生物基本无异 , 其结构与乳齿象和地衣相同 , 其生命的维持离不开太阳 。 我们既非主人 , 又不是操纵者 , 我们把自己看作一种专司信息接收的能动组织 , 其功能相当于整个有机体的神经系统 , 这可能已是最好的图景 。 无论是否为大自然的主人 , 我们都不可能罔顾所处的生态系统而生活 。 而我们要做的是维持自然面貌 , 保护野生动物 , 终止贪得无厌的技术 , 保护地球的完整 。 如果我们真的认为自己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这将意味着我们看待彼此的态度得有一番根本的改变 。 我们最为忧心的环境将一定是我们自己 , 我们将从自己身上发现神奇和快乐 , 过去我们是从大自然的其他部分来寻找 。 我们有着生物高度分化所伴生的脆弱性和易感性 , 甚至可能会把自己当作濒危物种 , 掀起一场保护人类的运动 。
自然科学的本质探究
文章图片
作者指出 , 科学作为人类行为的表现 , 其本质存在盲目性 , 你永远无法预知何时能从寻常事物中发现新鲜事物 。 当我们从科学中遴选有价值的新事物时 , 我们也不断地发现 , 有些活动似乎需要有更好的控制、更高的效率、更少的不可预测性 。 我们想要少花钱赚取相应的收益 , 并且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经营科学事业 。 在理想状态下 , 科学活动存在某种近似无法制约的生物学机制 , 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 只有当科学摆脱最初由震惊带来的动荡 , 才能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 。 科学事业的安排 , 必须使汇及所有人的智慧和想象力成为可能 , 但这更像一场博弈 , 而不是系统的事业 。 科学的高光时刻都不过是顿悟的、偶然的、无法解释的奇想和直觉 , 即所谓科学的好点子 。 科学最为神秘的一面还是研究科学的方式 , 不是所谓的常规 , 不是用常人想不到的方式拆分组装 , 更不是建立所谓的关联性 , 而只是指日常中的细节及操作方法 。 科学研究诚然有趣 , 却不如终极奥秘那样令人着迷 , 它正是我们投身科学、埋头苦干、孜孜不倦的原因 。 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无不深陷其中 , 毫无闲暇 , 只得倾其所有 , 殚精竭虑 。 科学研究有时看起来似乎是孤独的 , 但却是人类活动中最不孤独的活动 , 没有任何其他活动具有如此高的社会性、集体性和依赖性 。 科学的热门领域就像一个巨大的智慧蚁穴 , 每个人几乎都淹没在后浪推前浪的滚滚洪流之中 , 他们各自携带着信息挤来挤去 , 光速般地彼此传递着信息 。 科学活动具有某种侵略性 , 但与其他侵略行为不同 , 因为它不以破坏为目的 。 科学活动在进行过程中给人的观感类似侵略:瞄准它 , 暴露它 , 抓住它 , 它就是我的了 。 就其本质而言 , 它更像一种原始的角逐 , 但到头来并没有伤害什么 。
- 萧山第一波「羊」的经历,你是哪一类?看看有没有「株」队友
- 水果|2023医考「中医」:中药学麻黄和桂枝归经、主治、功效
- 儿童感染新冠后到底有没有「后遗症」,严重吗?
- 运动|2023医考「中医」:全新学习中药记忆法,羌活,独活,白芷,防风
- 「特殊时期」过关经验!阳了别怕,先看这篇!
- 萧山核酸小屋变身健康诊疗站!可配感冒药
- 家中出现新冠感染者怎样进行日常消毒?专家这样建议「科学防疫小贴士」
- 「宝鸡扶风」县中医医院开展中医特色护理专病查房活动
- 新冠肺炎,还应该叫做「肺炎」吗?
- 医院|「中医医考」:燥邪和火邪考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