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非典|先有生命,再谈生意:泰康的长期主义

央广网北京12月17日消息 2003年春节刚过 , 非典型性肺炎疫情袭来 。 这轮疫情事后被证明其传播范围和严重程度要低于2020年年初以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但在当时 , 非典疫情考验的是十分薄弱的国内防疫体系 。 当时也没有智能手机 , 谈不上行程码、健康码 , 流行病学调查也十分困难 。 所以在疫情面前 , 仍然不免人心惶惶 。 泰康保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回忆 , 非典疫情造成了当时公司3个月没有保费收入 , 而公司每个月的运营费用高达1.5亿元 。
当年的4月20日 , 国家有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 , 中国社会对非典疫情宣战 。 泰康保险当时想到的是 , 如何给患者赔付?虽然通常意义上 , 法定传染病造成的疫情、传染 , 都归于免赔范围 , 但如果仅仅因循惯例 , 就谈不上为国分忧、为民解难 。 4月28日 , 泰康设立了500万元的专项基金 , 在确保原有保险合同继续有效基础上 , 泰康的客户如果罹患非典在条款规定的赔付以外 , 要再给予每人2000元的慰问金 。
但这还不够 。 泰康还希望推出一款面向更多大众的抗非典的产品 。 但这遇上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 , 那就是需要掌握非典在总人群中的发病率、平均治疗费用等数据 。 经过加急而审慎的核算 , 并经当时的保监会批准 , 泰康赶在五一假期到来前 , 在4月30日下午推出了“世纪泰康抗击SARS保险计划” , 这在当时是市场上唯一以主险的方式推出的抗非典保险产品 。 产品在市场热销 , 北京市和保监会为此都高度肯定了泰康的社会责任感 , 以及快速的应变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 。
抗击非典 , 为泰康在17年后抗击新冠 , 做了预演 。 新出版的《长期主义:泰康的25年》一书谈到 , 2020年1月21日 , 新冠肺炎疫情刚刚暴发 , 陈东升就致电武汉市政府 , 代表泰康保险向武汉医护人员每人赠送20万元的保险保障 , 但为了防控疫情的需要 , 在当时对此不予宣传 。 次日 , 泰康又捐款1000万元用于抗疫 , 还第一时间捐出了5万只口罩 。
《长期主义:泰康的25年》书中还指出 , 泰康在2020年1月23日通过快手捐款1亿元 , 此举带动了国内多个行业领域的头部企业捐款 。 此后 , 泰康保险的高管从陈东升以下 , 都全身心投入到为武汉等抗疫城市搜寻物资 , 包括ECMO(体外膜氧合器)、防护服、医用口罩以及药品 。 泰康也没有忘了自己的本业保险 , 紧急上线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保险产品“爱心保” , 该产品的特点就是公益性浓厚 , 保费低、保额高——泰康保险还将该产品的盈利全部捐给了公共卫生及流行病防治基金 。
武汉封城以后 , 患者快速增长 , 1月23日至2月2日 , 确诊病例增长了10倍 。 因而医院床位十分紧张 。 书中谈到 , 泰康保险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合作创建的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本打算在当年的3月底开业 。 面对疫情 , 陈东升积极争取武汉市将该医院列入了定点医院 , 与火神山医院等一起 , 由军队医疗队伍进驻 , 成为抗疫中收治确诊、重症患者的主力医院 。 2月13日 , 泰康(同济)武汉医院开业 , 此举也被武汉市视为雪中送炭 。 2020年9月8日 , 该医院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 , 被表彰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
【抗非典|先有生命,再谈生意:泰康的长期主义】这些都已经非常形象地展现了泰康保险及其掌舵者陈东升的家国情怀、人本主义 。 保险是门生意 , 但任何生意 , 都建基于人与人互动、共存的社会环境之中 , 有了生命 , 才有了生意 , 生命不息 , 生意兴旺 。 从表面上看 , 保险公司最为宝贵的资产就是客户数据;但细细推究 , 我们可以发现 , 数据往往是苍白的 , 而人的感情和信任才是丰富的 。 因此 , 在而今的云计算时代、大数据时代 , 客户数据玩得再转 , 保险营销再娴熟 , 确实可以获得较多的订单 , 但只有真正将客户的利益尤其是客户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最高的位置 , 让客户从保险企业的真诚中感受到温暖 , 才可能建立起信任 。 这其实也是《长期主义:泰康的25年》这本书提到的长期主义的真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