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来来来,看看你的这些不适症状,是否属于骨质疏松?

尽管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在65岁以上的老年女性中患病率超过50%[1],但是骨质疏松有哪些常见的症状,哪些症状又不是骨质疏松引起的,别说是普通老百姓,就是一些临床医师也常常混淆。
比如夜间腿抽筋就不是骨质疏松的症状,它主要是因为夜间下肢受凉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小腿肌肉痉挛所致。那么,中老年人群中常出现的这两个症状,到底是不是骨质疏松呢?
先来说说“老缩”
尽管很多老年人觉得“人老变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身高变矮(俗称老缩)却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我们曾经调查过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90%的患者认为自己的确比年轻时矮了,有的甚至超过10厘米。
老年人身高变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连接椎体的椎间盘因老化而逐渐退变脱水,体积变小、厚度变薄,从而使椎间隙变窄,整个脊柱变短,身高便相应降低;二是椎体疏松后,易在跌倒或抬提重物后发生压缩性骨折,导致椎体被压扁或呈楔形变(此时常伴“驼背”),从而使身高变矮。
因此,老年人要定期测量身高,如发现自己较年轻时身高缩短大于4厘米,或在1年内身高进行性缩短大于2厘米,就应警惕罹患骨质疏松,需及时去医院接受骨密度等检查[1]。
再来说说腰痛
椎体|来来来,看看你的这些不适症状,是否属于骨质疏松?】 我们曾经调查了100多例平均年龄为82岁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现仅20%的患者有轻中度的腰痛,而在这20%腰痛患者中,真正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少之又少。
但并非骨质疏松患者一定不出现腰痛。典型的骨质疏松性腰痛,表现为整个腰背部酸痛不适,部分患者可累及双肩和足跟等处,伴疲劳和烦躁等不适,且常在久立、久行或负重(如抱小孩、提重物等)后加重,平躺休息后缓解。
上述疼痛多见于绝经后女性,这主要是由于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下,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质快速丢失所致,抽血检测可见其骨转换标志物水平明显增高[2]。
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常在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后明显缓解,反之,如果在接受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后,疼痛未见明显缓解,就不支持是骨质疏松引起的。
如在跌倒后出现腰部剧痛,且疼痛在坐位、站立位时加重、平卧后缓解,伴翻身、起床困难,就要考虑有新发椎体骨折,磁共振检查可以确诊,疼痛常在接受椎体成形术(俗称打骨水泥)后迅速缓解。
并非腰痛都是骨质疏松引起
长期弯腰工作,特别是工作姿势不正确时,就容易出现腰肌劳损,表现为腰部隐痛、钝痛或腰无力,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此类患者首先要纠正不良工作姿势,再辅以理疗、推拿和腰背部锻炼,腰痛常可缓解。
腰痛伴下肢疼痛、麻木,常提示有神经受压或腰臀部软组织损伤,如经医生体格检查、腰磁共振或CT检查,排除椎管内病变造成的神经受压,则可先接受针灸、理疗等治疗措施[3],并注意不要长时间坐在沙发、床上看电视或玩手机。
如腰痛伴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行走时下肢逐渐出现明显的疼痛、麻木和沉重感,以至于不能继续行走,需要休息,但常在休息片刻后上述症状缓解,又可以继续行走,则要考虑椎管狭窄,腰椎磁共振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针灸、理疗等治疗措施效果差,常需手术治疗。
一些中老年女性,出现骨盆、颈部和肩部等处疼痛,下蹲和翻身困难,如检查发现血沉(≥40mm/h)和超敏C反应蛋白异常增高,且排除恶性肿瘤、结核和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则应考虑是风湿性多肌痛,在治疗上可以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