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一拜,五步一叩,行脚几万里,连印光大师都很佩服他( 二 )


而在戒然和尚的所有这些行程中 , 最为艰苦卓绝、最令世人为之惊叹不已的 , 则要数他爬越剑门关 , 进入蜀川的壮举了!
唐朝那位天才诗人李白的《蜀渡难》让我们对入蜀之道望而生畏 。 他的感叹“蜀道之难知 , 难于上青天!”分明还在我们耳边震响 。 但是 , 就是这条“危乎高哉”的蜀道 , 就是这座“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剑门关 , 戒然和尚却要用他的一双手和两只膝盖骨跪爬过去!这是何等艰难的壮举啊!但是 , 戒然和尚硬是一如他发下的誓愿 , 脚穿草鞋 , 身着僧袍 , 背负着几卷经书、钵盂和佛杖 , 俯首屈躬 , 循蹬叩礼 。 无论是山岩峭壁 , 栈桥索道 , 还是严寒酷暑 , 风霜雨雪 , 戒然和尚就是凭借着他那非凡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 , 勤勉精进 , 不知疲倦为何物 , 经历两个寒暑 , 受尽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 , 终于爬过这峭立万仞、高与天齐的崇山峻岭 , 进到四川腹地!
后来 , 戒然和尚顾念母亲年老体弱 , 无人照顾 , 就准备回乡省视 。 于是 , 他便在礼拜完名山古刹之后 , 一笠一钵 , 飘然北还 。 等到来到燕山之时 , 突然之间 , 他猛然自省 , 想道:自己既然已经出家别亲 , 又怎么能够还一味地恋家顾亲呢?所以 , 他虽然离家乡已经近在咫尺 , 却依然没有下山前去探望年迈的母亲 。 这样 , 戒然和尚便在燕山之中四处飘游 , 倏忽数载 。
转眼已是末代皇帝溥仪宣统年间 , 武汉城里 , 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 , 天下无不群起响应 , 革命四处爆发 。 戒定禅师此时早已证通关节 , 心中大悟佛法至宝 。 作为方外之人 , 一心游迹于寰宇之外 , 自然是力求躲避凡世尘间的种种争端、对抗、革命等等 , 而只寻一处可以清修的幽境 。 于是 , 他便重又涉淮河 , 渡长江 , 再次南下江南 。
有一次 , 他正居止在镇江外的金山上 。 这金山之上 , 有一座始建于东晋时的古刹金山寺 , 是佛教禅宗的一大宝刹 。 来到这里 , 戒然便终日端坐禅堂 , 参究念佛 。 一天 , 他正在禅堂之中捧读一部藏经 , 书声朗朗 , 和谐圆畅 , 法理通达 , 寺院中的僧侣们全都被朗朗法音所深深吸引住了 , 无不在屋外驻足谛听 , 不敢轻易走动 , 担心打扰了高僧的修研 。 等到戒然禅师研修完毕 , 大家蜂拥而进 , 想一睹高僧的法容 。 可是 , 正当他们拥进禅堂 , 却发现这高僧不是别人 , 而只是路过山寺、暂且居止前戒然禅师时 , 无不惊讶 , 大出意料之外 。
直到这时 , 年过半百的戒然禅师虽然早已学佛有成 , 却方始扬名东南 。
在金山寺 , 戒然禅师前后居止了五年 , 每天研习《大藏经》 。 他的佛法禅机 , 更是日见精进 。 他曾经告诫后学们说:“《法华经》、《楞严经》词义简明 , 便于诵读 , 尤利薰修 。 初学佛禅的人 , 修习这些经籍 , 一定会别有会心 。 ”
后来 , 戒然禅师离开了金山寺 , 又来到高旻寺 , 也呆了一年多时间 。 在这里 , 当时早已鼎鼎大名的楚泉、印光二位禅师对戒然禅师也颇为敬仰 。
静圆禅师初习禅宗 , 尚未启悟 , 在江天寺不期而遇戒然禅师 , 在一番请教之后 , 深有感悟 。
直到民国八年(公元1918年)的春天 , 戒然禅师才姗姗来到上海 , 居停玉佛寺 。 当时 , 有一位曾官任清朝江苏巡抚的程德金 , 避居上海 , 遁志玄妙 , 参佛侍僧 。 一天 , 他来到玉佛寺 , 发现有一位老禅师正赤脚袒背 , 兀自坐立在寺檐底下晒太阳 , 不觉心有所动 , 就过去向他请教有关佛教与禅宗的修习方法 。 老禅师徐徐而语 , 娓娓而谈 , 如行云流流水 。 程公不觉大会于心 , 十分敬服 。 再一打听 , 这位老禅师正是戒然禅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