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退却的时候 , 可能比想象中更快 。
一觉醒来 , 居然看到了“行程码”要下线的通知 。
文章图片
要知道 , 艰难的抗疫三年 , 健康码和行程码已经成为了我们常态化使用的抗疫神器 。
我们没法想象 , 假如没有借助健康码和行程码 , 仅仅只能通过大数据来识别健康人群和感染人群 , 抗疫会是一种多么糟糕的情景 。
01应运而生的行程码
2020年1月20日 , 钟南山院士最早确认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 。
1月底 , 各地陆续开始有要求:出入小区大门必须持有小区发放的“小区通行证” 。
文章图片
这种通行证 , 其实就是后来的“健康码”或“行程码”的雏形 。
2020年2月13日 , 为了精准地记录个人行程 , 更好地服务于疫情防控 , 工信部组织中国信通院联合三大运营商 , 推出了行程码 。
文章图片
这样便于民众可以不出家门、不多跑路的情况下 , 就能证明自己的行程 。
2020年2月29日 , 行程码的短信查询升级为扫码查询 , 并提供了统一的网页查询入口 。 民众可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 。
2020年3月6日起 ,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可以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免费提供查询服务 , 同时 , 页面也增加了境外到访地的查询功能 。
其实 , 行程码的查询原理并不复杂 , 就是通过分析手机通信的数据 , 来判断用户曾经和哪个城市的基站有过联系 。
文章图片
因为民众无论是通话、发短信 , 还是上网 , 只要使用手机 , 都需要连接附近的基站 , 那样的话 , 基站就会记录相关的信息 。
三大运营商就会把每个基站的用户信息(包括位置、编号) , 上传到行程码系统中 。
行程码就可以显示每个民众的行程记录 。
但是有一个弊端 , 因为行政区划交界处的两地基站信号可能会交叉覆盖 , 有时候会造成结果的偏差 。
不管怎么说 , 国家推出行程码的目的 , 是为了掌握个人的行程 , 判断有没有到过疫情中、高风险地区 , 从而及时发现漏报、隐瞒曾到过疫情地区的相关人员 , 然后采取必要的措施 , 防止疫情扩散 。
02行程码的层层加码
随后的一年里 , 行程卡风险提示方式开始迭代更新 , 从红色标注城市名称 , 到括号形式备注 , 到星号标记 , 一共进行了3次变更 。
坊间民众形容此为“层层加码” 。
第一次变更:红色字体显示中高风险城市名称
2020年11月10日起 , 行程卡对包含中高风险区域的地市名称标记为红色 , 仅作为出行提示 , 不关联健康状况 。
文章图片
第二次:取消红色 , 城市名称后括号备注包含中高风险区域
2021年1月8日 , 信通院发布《关于行程卡风险提示变更的通知》 , 从2021年1月8日20时30分起 , 行程卡将不再对包含中高风险区域的地市名称标记为红色 , 变更为在城市名称后括号备注包含中高风险区域 , 备注仅作为出行提示 , 不关联健康状况 。
文章图片
第三次:星号标记 , 强调不代表用户实际到访过中高风险地区
2021年1月12日 , 信通院再次发布《关于行程卡风险提示变更的通知》 , 对第二次的更改进行修正 。
从2021年1月8日20时30分起 , 行程卡将不再对包含中高风险区域的城市名称标记为红色 , 变更为在该城市名称后以*(星号)标记 。
- 通信行程卡下线,作为一名全职旅游博主,回顾我的“抗疫”这三年
- 美国新冠感染病例再上升,流行毒株发生变化
- 出行成本持续上涨,瑞风E3为广大汽车用户一省再省
- 可乐|一遇年底各种吃吃喝喝?喝酒的5个谣言,劝你最好别再被人当枪使
- 别再纠结卫生间是装蹲便还是坐便了!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别盲选
- 7种健康食品,坑钱又伤身,别再交“智商税”了,建议告知家人
- 见证历史:行程码下线,健康码还远吗?
- 专家称感染后半年内通常不会再次感染,果真如此吗?看看科学论文咋说
- 别再花钱买肥料,此2种自制肥效果最好,养蟹爪兰花开爆满盆
- 痛风人群吃菠菜对健康有益还是有害?终于有了答案,别再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