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受访青年关注中医养生( 二 )


陶胜的发小是学中医的 , 平时 , 他们经常会探讨一些中医养生的知识 。 发现自己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 , 陶胜也会主动寻求中医的帮助 , 但他觉得 , 目前了解中医的渠道还是比较匮乏 。
“视频网站就是我的第二‘大学’ 。 ”王习然表示 , 自己对于中医养生知识的了解大多数都来源于视频网站 , 许多养生博主用视频的方式记录养生日常 , 科普中医养生知识 , 也会分享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动态 。 通过刷视频 , 她不仅了解了中医 , 还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网友一起“打卡”养生 。
在深圳上班的陈雪(化名)也是一名中医养生爱好者 , 平时喜欢从社交媒体平台获取养生小妙招 。 她关注了几名养生博主 , 通过他们的分享 , 陈雪“解锁”了三伏天晒背、仙人揉腹等一些养生方法 。 “这些方法确实会给身体带来一些变化 , 但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出明显的效果 。 ”
年轻人都通过什么途径了解中医养生知识?调查显示 , 社交媒体平台是受访青年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主要渠道 , 比例为51.9% 。 42.7%的受访青年会通过网站了解中医养生知识 , 38.8%的受访青年则是通过电视来了解 。 除此之外 , 还有受访青年会通过中医药专著或论文资料(35.9%)、朋友/同事(33.1%)、家人(29.7%)、中医医师(28.7%)等途径来了解中医养生知识 。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特色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范肃发现 , 现在年轻人接触中医养生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丰富 , 一些以前在中老年人群中盛行的养生方法 , 如今在年轻人中也变得流行起来 。 “像祛湿、药食同源这些概念已经被年轻人所熟知了 , 大家也更重视自我保健了 。 ”
陶胜虽然平时也会在网上了解中医养生知识 , 但他感觉很多信息真伪难辨 , “中医养生是一个辨证施治的过程 , 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 ”在他看来 , 互联网上的信息不可盲目地相信 , 具体问题还是需要寻求专业中医的帮助 。
“在网上看到中医知识科普的时候 , 也要有主动求证的意识 。 ”安津表示 , 自己从短视频平台了解中医养生知识时 , 为了不被虚假信息误导 , 她通常会点开发布者的主页确认身份 , “如果是一个三甲医院的医生 , 我会比较容易接受一些 。 ”
范肃表示 , 现在网络中医养生知识科普水平参差不齐 , 有的是专业中医在做 , 有的则是企业营销号 。 她感觉年轻人在面对鱼龙混杂的科普信息时 , 还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 , “相对来说 , 老年人反而比较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
在北京工作的左晓晴(化名)身边有一名朋友是“中医迷” , 由于关注了未经认证的自媒体账号 , 他出现了许多荒谬的“养生行为” , “不喝水、不看病、也不均衡饮食 , 身体看上去越来越差 。 ”
方晗语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中医肺病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 每月他会固定两次线上义诊 , 为山区或者不方便就诊的患者提供在线咨询和医疗解答 。 同时 , 他也会坚持推送中医实践、中医科普等各方面的知识 , “我会去纠正一些错误的观点 , 告诉大家什么是对的 , 什么是更适合自己的” 。
近年来 , 方晗语和霍俊彤所在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爱心社举办了多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中小学、进社区的活动 , 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关注中医 。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应该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 把晦涩艰深的理论具象化、实体化 。 ”霍俊彤说 。
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 , 政策也在持续发力 。 今年4月 ,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 根据《“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 “十四五”期间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 , 方案通过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广泛开展中医药科普工作等 , 力争到2025年 , 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趋于健全 , 中医药文化传播队伍不断壮大 , 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升至25%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