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从放烟花到弹钢琴,疫情防控的“温情”背后是什么?


疫情|从放烟花到弹钢琴,疫情防控的“温情”背后是什么?
文章图片

半月谈评论员 潘旭 周琳 吴振东
近日 , 本土新冠疫情再袭上海 。 在抗疫的紧张时刻 , 一段暖心视频冲上热搜:在封闭停诊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门诊大厅内 , 一位“白大褂”独自弹奏钢琴 , 《那些年》的优美旋律缓缓流淌 , 两名滞留人员听得入神……
一双要拿手术刀的手 , 放在琴键上 , 也一样有令人安心的力量 。 也难怪有网友在视频下方留言:从上一轮疫情中迪士尼的烟花 , 到这一波疫情医院中的琴声 , 温暖的细节最能抚慰人心 , 更能体现人们面对疫情的笃定 。
疫情防控下的烟花和琴声 , 是刻意的作秀吗?其实并不是 , 这些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 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城市深层次的一种力量 。 一些上海市民在评论中说道 , 平时瑞金医院里就有很多志愿者在此弹琴 , 让就医者感受到人文的关怀 。 “烟花”再放也是如此 , 事后一位参与者回忆说 , 从交通部门组织公交车辆现场转驳 , 到现场人员决定加演一场烟花 , 再到民警用“手拉手”代替冷冰冰的“铁马” , 这些决定并非来自上级通知 。
采访人员这两日采访时也感受到一场场小浪漫: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在医院“解封”时给患者送上感谢信;中山医院门口的家属可爱地介绍起了医院发放的新被子和送的红烧大排;某“封闭”小区外学校给小区内的学生送来了作业 , 网友神评“不上学不等于不用做作业”;我们不仅能听到门诊大厅里的悠扬旋律 , 还能看到社区民警当起了“临时接送家长” , 把孩子一一送到家长身边;闭环管理下的大学为师生特设“深夜食堂” , “互助文档”在冬夜里传递着温暖……
浪漫是表象 , 背后是专业与敬业 , 科学与精准 。
瑞金医院超声科医学生张宇宁绝非闲到无聊而弹琴 , 他在闭环管理期间的主要工作是整理、研究病例 , “解封”后还加班接待病患 , 做扫描、打报告……
同样 , 感谢信背后是前一天晚上多达15000人次的核酸检测;新被子和红烧大排背后是闭环下一万多人的服务与管理;送作业的背后是社区全天无缝隙地值守 , 送外卖到小区都要过“三道关”;患者顺利就医的背后是其他兄弟医院默默加班、增加门急诊量……
【疫情|从放烟花到弹钢琴,疫情防控的“温情”背后是什么?】面对狡猾多变的新冠病毒 , 我们的从容与自信并非从天而降 。 例如 ,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主要口岸城市 , 今年以来多次打响“疫情遭遇战” , 但迄今为止没有大规模封城及全民核酸检测 , 最为倚靠的 , 是“以快制快、事不过夜”的响应速度与“多一个不要、少一个不行”的防疫精度 。 有人戏言上海有“金钟罩” , 而实际上 , 建立在专业和科学之上、日趋完备的疫情处理标准化程序才是守护这座城市的真正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