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来自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孙宝贵院长专业解读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
文章图片
对于大众来说 ,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医学名词 。 在医学领域 , 它的曾用名有很多 , 如舒张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心力衰竭等 。 随着医学的进步 , 人们寿命的延长 , 生活模式的改变 , 肥胖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越发常见 ,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的发病率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 面对这类新型心衰疾病 ,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孙宝贵院长有话要说: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有其独特性 , 患者要提高认知 , 避免延误治疗!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文/孙黎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
到底什么是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呢?孙宝贵院长给出了专业解读:“2016年 , 欧洲心脏病学会某心力衰竭指南中将心力衰竭分为三类: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射血分数中间值性心衰以及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 , 明确提出了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的概念 , 其作为一种新的心衰类型而独立存在 。 众所周知 , 心脏有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 , 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与舒张功能异常有关 。 心脏的舒张功能分为两个部分 , 一部分是主动舒张 , 另一部分是被动舒张 。 主动舒张即心脏收缩后 , 心肌快速松弛 , 在心腔容积、血液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 , 心脏压力迅速降低 , 为静脉血的回流做好准备;被动舒张即血液回流至心脏后 , 心脏向外扩张 , 并不增加其压力 。 若两部分中任一部分出现问题 , 将会造成回血障碍,无法回流的血液将淤积在肺部、四肢等部位 。 此时 , 尽管收缩功能尚属正常 , 但已经存在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 这种心力衰竭 , 医学上就称为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 。 ”
与其他心衰疾病的区别
说到与其他心衰疾病的区别时 , 孙院长解释道:“心衰的种类有很多 , 且病因、症状也各不相同 。 就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而言 , 一般临床上会与射血分数减低性心衰进行区分 。 其实 , 二者既是一体 , 又有分别 。 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 , 我们主要观察患者心脏的一次性射血量 。 其中 , 射血分数减低性心衰主要表现为射血障碍 , 舒张功能与收缩功能可能同时出现问题;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则表现为射血功能不减低 , 以舒张功能衰竭为主 。 另外 , 两者的危险因素也有所不同 , 如缺血性心脏病、心梗、瓣膜病等都是由于射血功能减低引起的 , 逐渐发展为射血分数减低性心衰 。 然而 ,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的发生 , 可能是由患者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 ,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或心脏自身疾病引起的 , 如房颤、肥厚性心肌病等 。 从人群来看 , 高龄老年群体、女性群体和肥胖人群发生此类心衰的比例也会较高 。 ”
就两者临床表现而言 , 孙院长表示 , 两者都存在胸闷、乏力、肺淤血、体循环瘀血、浮肿等症状和体征 , 从而增加了诊断难度 。 但两者真正的发病机制又有所不同 , 所以对治疗的反应也是不同的 。
孙院长提到 , 目前 , 射血分数减低性心衰的药物已经成型 , 且能有效降低死亡率的发生 。 但 , 针对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的药物相对较少 , 这是由于人们对它的认知还比较有限 , 不够深入了解 。
对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的诊断
从前 , 对心衰的诊断方法较为单一 。 如今 , 有了超声检查 , 如射血分数减低性心衰这类疾病就较容易被诊断出来 , 但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相对较难 , 因为想要测量舒张功能难度很大 , 需要综合判断 。 一般 , 患者来就医 , 首先观察他/她是否存在心衰症状;其次查找容易诱发的疾病因素 ,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除此之外 , 还需验血看生化指标的变化;通过超声 , 测量心脏容积的变化以及舒张功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