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营养的“电子榨菜”何以为继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鲍南
赶海、美食探店、三分钟解说电影……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 , “短视频就米饭”已成为一种生活日常 , 此类内容也因此被称作“电子榨菜” 。 既是“榨菜” , 说明“味道尚可” , 但“口味单一”“不够营养” , 怎么“做”、如何“吃”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
“电子榨菜”流行 , 是移动互联网深入发展所产生的文化现象 。 在电视流行的年代 , 一家人吃饭时打开电视 , 看看新闻、聊聊家常 , 画面十分温馨 。 如今短视频大潮来袭 , 赋予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内容选择权 , 手机逐渐取代电视 , 成为家庭娱乐的中心 。 同时 , 我国独居成年人已近一亿 , 吃饭时以“电子榨菜”为“背景音” , 既可排遣寂寞 , 也能自得其乐 。 在弹幕互动中与网友“众乐乐” , 可谓时下一景 。
不过 , 受限于时长与算法推荐机制 , “电子榨菜”的质量也广受诟病 。 就拿电影解说类内容来说 , 为了获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 , 这类视频往往采用高度套路化的模板进行剪辑 。 男女主角清一色被称作“小帅”“小美” , 为吸引眼球几十秒搞一个悬念 , 原片情节、摄影、配乐等环节的艺术性被完全解构 , 更有的甚至打起色情、暴力擦边球 。 事实上 , 大量短视频内容能够成为“电子榨菜” , 就是因为其信息直白、无需思考 , 但这种即时性快乐的最大问题 , 就在于其取代了思考和欣赏的主动性 , 是一种“丰饶的贫瘠” , 留下的往往是更多的空虚 。
眼下 , 短视频的内容竞争已进入一片“红海” 。 经过长年累月的传播 , 用户正对浅尝辄止的短视频感到厌倦 , 过去MCN机构复制上万个“电子榨菜”类内容账号谋求刷屏的方式 , 也已不那么玩得转了 。 行业形势变迁 , 呼唤着短视频的精品化升级 。 我们看到 , 一些精心制作的科普内容、微短剧频频获得上千万的播放量 , 许多平台也推出各种激励机制鼓励精品内容输出 , 这都为短视频内容更好发展明确了方向 。
没营养的“电子榨菜”何以为继】对于更多“食客”而言 , “榨菜”再好也不会有饱腹感 , 还是应该积极主动走出信息茧房 , 多接触值得反复咀嚼的精品内容 , 获取成长的营养 。
没营养的“电子榨菜”何以为继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