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春节有哪些习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 。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我国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这一点和西方的圣诞节很相似 。春节前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团年” 。团圆夜,家家户户阖家欢聚,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 。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 。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 。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 。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 。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 扫除污秽 。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挂旗、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等 仪 式;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 。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互相祝贺 。新女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 。老人自年满60虚岁开始,每十年在春节期间设宴庆,另外,各地除互相登门拜年,节 中还 有 给 儿 童 压 岁 钱、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直到元宵节(正月十五)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耍彩船等等[祭灶] [扫尘] [吃灶糖]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 。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千灯节]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 。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 。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 。[洗 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小除夕] [过赶年]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 。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 [放爆竹][祭祖][给压岁钱]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拜年][开门炮仗] [占岁][贴画鸡][聚财]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 。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曾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更改正月初一的时间 。[祭财神][财神的传说]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小年朝,即天庆节 。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 。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祭财神][路头神][送穷][开市]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 。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新嫁娘在这日归宁 。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 。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 。因是人日,所以在古代这日还有不行刑的风俗 。[谷日][顺星]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 。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 。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石头生日][贺老鼠嫁女][新年十日歌] 旧时民间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 。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正月初七、有正月十七,有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 。各地祀鼠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元宵节][送孩儿灯][迎紫姑] [走百病][偷菜节][巴乌节] 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 。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东郊迎春][春帖子][春牛][咬春]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 。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
过春节有什么习俗?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除是除旧布新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 关于除夕的由来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我们的祖先曾遭受这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它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夕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 。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 。这天夜里,“夕”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于是以后的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 。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
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
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
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
",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
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
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
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
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
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
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
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
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
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
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
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
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
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
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
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
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
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
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
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
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
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
【欢度春节风俗习惯】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
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
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
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
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
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
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
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
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
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
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
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
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
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
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
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
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
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
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
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
,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
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
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
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
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
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
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
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
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
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
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
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
是预祝寿长百年.
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
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
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
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
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
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
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
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有童谣云: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
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 春节最重要的风俗 横山春节风俗
- 中国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樟树春节风俗
- 榆次过春节独具特色的风俗有什么
- 春节后旅游便宜吗 春节哪里旅游好玩不贵
- 春节风俗简笔画图片 榆林春节风俗图片
- 春节来历及风俗简介 榆中县春节风俗
- 过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榆中县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 椒江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 梅州春节风俗作文550字 梅州风俗春节作文
- 梅州人过春节的风俗 梅州过春节的风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