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5日讯(记者黎清 通讯员龚雨西)因患子宫内膜癌 , 以为此生无缘做母亲的李女士 , 在术后经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妇科、生殖医学中心及产科三大学科团队精心治疗和温情呵护四年 , 终于成功“升级”当上妈妈 。
范翠芳主任坐着轮椅来看这个来之不易的宝宝 。
38岁的李女士婚后多年未孕 , 2019年被确诊子宫内膜癌 , 让一直渴望孕育宝宝的她和家人深受打击 。
李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找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洪莉教授求诊 , 经过全面的病理及相关检查后 , 洪莉教授明确表示 , 她的子宫内膜癌由于发现早 , 诊断及时 , 属于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 , 而本人又拥有强烈的生育愿望 , 可以选择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方案 。
洪莉介绍 , 子宫内膜癌是影响妇女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 近些年 , 数据显示子宫内膜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 , 位于女性癌症的第六位 。 子宫内膜癌通常被分为Ⅰ型和Ⅱ型 , 其中Ⅰ型最常见 , 包括子宫内膜样腺癌G1和G2 , 发病年龄较轻 。 分期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 , 根据有无高危因素选择放疗和化疗进行辅助治疗 。 只有达到治疗指征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可使用孕激素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
听了洪莉教授对病情和治疗方案的详细解释 , 李女士和家人心里都悄悄松了一口气 , 她重新燃起战胜病魔的勇气 。
2019年12月 , 洪莉为李女士行宫腔镜手术 , 顺利切除病灶 。 手术完成后 , 李女士还需要继续接受孕激素治疗来保留其生育功能 。
2020年5月 , 李女士复查结果显示正常 , 宫腔内已经没有残留病灶 。 在医生的指导下 , 李女士停止口服孕激素药物 , 慢慢调养身体 。
2021年 , 在洪莉的推荐下 , 李女士夫妻俩来到该院生殖医学中心 , 希望借助辅助生殖技术怀孕 。 生殖医学中心主任谢青贞教授团队为他们“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 2022年年初 , 李女士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第二次移植2枚囊胚 , 早孕B超提示:单活胎 。 这个好消息给李女士全家带来了巨大惊喜和希望 。
此后 , 李女士一直遵照医嘱 , 规律产检 。
但由于李女士曾接受过宫腔镜手术 , 可能造成术后宫腔粘连 , 结合高龄初产、胚胎移植术后、妊娠合并多囊卵巢、妊娠期糖尿病等多方因素 , 产科主任范翠芳教授一直十分关注她的孕期产检情况 , 并及时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
范翠芳主任坐着轮椅来看这个来之不易的宝宝 。
10月 , 李女士临近孕足月 。 范翠芳教授之前不慎脚部骨折 , 仍然坚持满足李女士“亲自帮她接生”的夙愿 。 术中范翠芳教授双脚穿上特制的“支具”以作支撑 , 来为李女士行剖宫产术 , 顺利分娩一个4200克的新生儿 , 母婴平安 。 术后在产科病房 , 坐在轮椅上的范翠芳教授细心查看了李女士的情况 , 并嘱咐她出院后还要定期来院复查 , 通过诊刮术来检查病理变化 。 李女士看着熟睡的宝宝 , 心里充满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动力 。
范翠芳提醒 , 对于保留生育功能、未完成生育却病变复发的患者 , 通常需要再次评估患者现阶段身体及肿瘤状况 。 如符合保留生育功能且没有禁忌 , 则可保留生育功能方案;但若复发后确诊为子宫内膜癌 , 尤其是短期内的复发 , 则应谨慎对待 , 并经过非常仔细、严格的评估 。
【编辑:余丽娜】
【子宫内膜癌|三大科室“一条龙”呵护4年,女子子宫内膜癌术后终圆“生育梦”】
- 88岁主持人患癌决定放弃治疗,曾四次抗癌成功,坦然态度令人钦佩
- 甲状腺癌4级是不是癌?
- 癌症来临之前,身体或许会发出这4个“信号”,早知道早受益
- 肝癌是怎么来的?肝癌应该如何预防?了解清楚很有必要
- 肠癌|1天3次大便,会是肠癌的“报警信号”吗?老实说,需留意4个异常
- 陆荫英教授:原发性肝癌转化消融治疗新组合让更多中晚期患者根治
- 发病率|滴酒不沾,寿命更短?柳叶刀:实锤!烟酒是头号致癌“凶手”
- 宫颈癌|花生,是糖尿病的“加速器”?医生:保护胰岛,牢记5吃、5不吃
- 茶叶|经常喝普洱茶,到底是“养生”还是“养癌”呢?4类人建议少喝茶
- 感冒发烧|长期不感冒的人,不仅免疫力差,还容易得癌?将大实话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