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梅州风俗及寓意 春节梅州风俗

梅州客家人春节习俗 600字作文到了十二月二十五日,就叫做“入年架”,“入年架”的头两天,家家户户就要敬灶神,也就是送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 。当然现在一般家庭并没有安置灶神,但是在乡下农村人家的厨房炉灶上头,都还安装有灶君神位 。听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来监察人间善恶的监察神,所以大家对灶君是十分尊敬的 。送灶神,大体上都是由家庭主妇主持,拜灶神的祭品,必须用五谷杂粮和糖果之类的东西;五谷杂粮是暗示灶君上天以后,多讲点人间五谷收成的事 。记得小时候我的外婆会一边捻香、一边小声在念:“一杯清茶三枝香,欢送灶君上天堂;灶君上天言好事,各日下凡降吉祥 。”据说,送灶君的日子,并不是家家一样的,各色人等有所不同 。大体上的区分是:官三、民四、“王八”五六,也就是官宦家庭是二十三,民间是二十四,至于当“王八”的下流人物,就是二十五、二十六两日,这是古老的例规 。我们客家人大概是出身官家,送灶都是在二十三日那天 。
从送灶神上天开始,老人家就不准家里人随便骂人,也尽量不说不吉利的话 。如果要修理房子,入年架以后就不必选择日子,随时都可以动工 。一般家庭二十五、二十六家家都大扫除,二十七、八就蒸甜粄、做发糕 。除了做来一家人享用以外,妇人家转妹家,都会带点甜粄、发糕做礼物;也会用来款待客人,表示甜甜蜜蜜 。
除夕日,家家户户杀鸡宰鸭,分别办几付三牲果品,除了用来祭祖之外,像土地伯公等神庙都要去拜祭 。早上起来还贴春联,而最隆重的是除夕下午敬祖公,男女老少都集中在伙房屋、祖公神位前捻香祭拜,这时候可说是到处鞭炮连天 。除夕敬过祖公后,全家就欢庆团圆吃年夜饭了,饭后家人都可以得到一份家长的红包,也叫做压年(岁)钱 。
客家人自古以来就有“勤俭持家”的风气、和戒杀生的慈悲观念,所以在年初一,一年头一日第一餐不吃酒肉,也就是吃“素斋” 。吃了早斋以后,一般的习惯老人家是要到寺庙烧香,因之寺庙香火鼎盛,大家祈求神明保佑新的一年平安纳福 。
大年初二回娘家 。初三开始就走亲串戚啦 。初七的时候要吃七样菜,这个我非常喜欢,嘿嘿~~不过客家人一般是初五出年架,年就过完了……元宵的时候应该不算过年了,那时候会有舞狮,还要吃元宵,就是汤圆乱编呗!总结都没有标点符号

春节梅州风俗及寓意 春节梅州风俗

文章插图
梅州过春节要干些什么事情?年三十要接财神,每年有具体财神来的时辰
然后呵全中国的一样 一家人吃年夜饭
拜年,长辈发红包,晚辈工作了的孝敬长辈红包……
年初一呆在家
年初二回娘家过年
然后就是走亲访友
再选一天去扫墓客家人的春节习俗
客家人的春节习俗 客家人过年大约可分为3个阶段:从入年假至除夕为准备阶段,年初一至年初五为过年阶段,年初六至元宵节为余兴阶段 。
【春节梅州风俗及寓意 春节梅州风俗】入年假:农历十二月廿四开始为入年假 。从这一天起,农民放下农活作迎接新年的准备 。打扫房屋擦洗桌凳,购买年货浸米踏粄 。大家竞相采购猪肉、公鸡、粉丝、蔬菜及各类饼果 。此时各家举行一次大扫除,制长竹扫帚满屋打扫,称之“打弹煤”,洗晒被褥蚊帐,擦洗橱桌板凳,男女老幼还要理发淋浴换上新的或清洁的衣裳,干干净净过新年 。山区农村至今还有大年三十用生姜符水洗澡的习俗 。旧时这一天祭“灶神”,以祈来年平安吉利 。
蒸岁饭:除夕前一天家家用大木甑蒸岁(年)饭 。上供时米中要插12双筷子、12根大蒜(闰年各加一),放黄纸钱、白纸钱、桔子、柚子等,有的还放银元,取“有财有食”之意 。有的加插“岁饭花”,取“来岁如花发”之意 。岁饭要供数日,取“岁有余粮”之意 。初三早晨重蒸食用,叫“食岁短” 。年初五才能放生米下锅 。此俗农村尚存 。
过年:除夕(年三十日甫)晚上合家团聚饮酒,称“食年酒”,即“过年” 。肴馔各地各家不尽相同,但一般有氽猪肉、白斩鸡、索粉、药薯、草鱼之类 。门前、厅上贴上鲜红的对联和横幅,谷仓上贴“五谷丰登”,猪栏、牛栏上贴“六畜兴旺”,有的在橱桌、水缸、椅凳之类家具上贴红纸条,叫做“封岁”、“上红” 。厅堂室内贴新年画挂新年历,厅桌上摆设柑橘、糖果,取“大吉利市”、“甜甜蜜蜜”之意 。
守岁:吃完年夜饭,全屋到处灯火通明直至天亮,叫“点岁火”,火笼加炭,谓“沤火桶” 。家中亲人欢聚一堂,共叙天伦之乐,通宵达旦,谓之“守岁”,含有辞旧岁迎新春之意 。大人用红纸包银钱(钞票)给小孩,叫压岁钱,也有将红包放在供桌上或房间桌上,称压岁 。
开大门:正月初一凌晨打开大门,过去每年选择吉时 。现多以零时为准(腊月年三十,如月小年廿九,午夜12点正子时)为准 。大门一开,鞭炮声立即响成一片,万爆齐鸣此起彼伏 。人们竞相欢叫,热闹非常,在爆竹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这是一年中第一次开大门,非常隆重,要在门上贴“开门大吉”、“万事如意”的小红联,厅堂、灶堂、大门点上大红蜡烛,焚香礼拜 。响亮而频繁的爆竹声,五颜六色的烟花灯火,彻夜不停 。
拜年: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第一天 。开大门后,视历书当年的吉利方向出行,面对着吉方行走或跪拜,称为“出天方”或“出方”以迎喜神 。同时邻居亲友互相拜年,多说“新年好”、“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添福添寿”之类吉利的话 。小孩给长辈拜年,长辈一般要赏给糖果,至亲好友还要包“挂颈”,有的还要备香烛喜爆 。拜年活动大约到年初五为止,但也可延长到元宵节前后 。
游乐:春节期间传统的游乐活动颇为丰富 。有踩船灯、舞龙灯、舞狮、装顶马、装高脚师(踩高跷)、敲锣打鼓、器乐合奏(俗称“打十番”)、演戏、提傀儡(演木偶戏)等 。有的成群结队到寺庙中进香,俗语拜菩萨年或郊游、拜墓等 。
初二是已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路上人群熙来攘往很是热闹,妇女们手提鸡臂、糖果以及其它孝敬父母的物品,到娘家与父母兄弟姐妹欢聚 。初三过去称“穷鬼日”,人们不出门作客,此俗今已渐淘汰 。有的地方初四为“出年假”,即人们的劳作又将恢复往常 。初五叫做“开小正”,在这一天有“火烧门前纸”的习俗,意即“嬲(玩)新年”到今天为止,以后要恢复正常的工作 。“开小正”俗谚云:“火烧门前纸,大人做生意,细人(小孩)夹狗屎” 。初七称为“人日”,粤东有吃七样菜之俗,即把葱、芹、韭、蒜等七种青菜混合煮吃,寓意聪明、勤劳长久、会划算等 。
梅州过春年三十夜全家吃团员饭然后去老祖屋敬祖宗,和接财神,初一早晨再去老祖屋敬祖宗,然后晚辈給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初三到初六是回娘家的日子,初七要吃七样菜 。
拜年,贴春联,收压岁钱,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