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专家:早期管控可节约个人费用及医保支出( 二 )


多位专家表示 , 高血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 绝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 , 是没有任何明确的病因的 。 一般来说 , 高血压和遗传性因素、环境因素、饮食、精神压力、活动太少等相关 。 有家族史、摄盐过多、肥胖、吸烟、过度饮酒、压力过大等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
同时 , 高血压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 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 , 血压越高 , 脑卒中风险越高 。
新标准出台后 , 一些人认为降低的高血压诊断界值将导致患者人数翻倍 , 进一步加大医保负担 。
蔡军提到 , 新增的患者不一定全都要接受药物治疗 , 高血压更多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 主要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 药物治疗即服用降压药 , 将血压调控至正常值;非药物治疗指生活方式干预 。
宋丽萍表示 , 按照新版指南下调 , 会有一部分人转为高血压人群 , 可能会加大医疗负担 。 目前来看 , 血压达到140/90mmHg , 肯定要启动药物治疗 。 如果在130/80mmHg-140/90mmHg之间 , 需要看患者是否存在合并症与靶器官的损伤 。 如果有靶器官的损伤 , 如心肾脑血管的损伤 , 那就要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了 。 “从国家医保的情况来看 , 高血压患病人数多了 , 开的药就多了 , 短期内国家支出会有所增加 。 ”
在董小莉看来 , 高血压的诊断界值下调 , 肯定会让被诊断高血压病的患者增多 , 短时间内门诊患者量增加 , 门诊费用会有所增加 。 但是国家药品集采显著降低了高血压药物费用 , 因此即使增加这部分高血压患者 , 门诊费用应该不会增加多少 。
专家:提早预防高血压可节约医疗费用
董小莉表示 , 更早的血压管控 , 可以降低患者高血压所致的并发症发生率 , 如脑血管意外、心梗、主动脉夹层、肾功能损害、眼底损害 。 如果不加强高血压管控 , 上述高血压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在如今的老龄化社会一定会增加 。 “
这些并发症发生任何一种 , 都是巨大的医疗费用 , 不管对国家还是个人而言都是巨大的经济负担 。 因此 , 早期管控 , 从根源上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 , 对医保的影响最终是减少负担 。

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郭艺芳也表示 , 下调高血压诊断界值 , 可以让更多的人从更早期阶段关注血压 , 进行降压 , 可显著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这样在5-10年后 , 心脑血管疾病减少可节约大量医疗费用 , 少部分人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将远远少于这些医疗费用 。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来看 , 这种调整是划算的 。
此外 , 新版指南提到中国高血压患者应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 。 对此 , 宋丽萍介绍 , 标准化的高血压诊疗都会建议病人食用低钠盐 。 “以前说每日食盐量一般在6g以下 , 现在要求控制在5g以下” 。
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专家:早期管控可节约个人费用及医保支出】宋丽萍表示 , 对于普通人来说 , 日常应该在生活方式和饮食方面积极预防高血压 。 在改善生活方式上 , 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 高血压患者在适当活动锻炼后可以减轻精神紧张压力 。 “现在很多人紧张压力都会导致血压的升高 , 焦虑、紧张、肥胖这些都是影响因素 。 饮食上也要注意清淡饮食 。 ”
董小莉介绍 , 高血压的症状大多为非特异症状 , 如头晕头痛 , 胸闷等 , 如果出现上述不适症状 , 需要主动测量血压 , 另外上述容易发生高血压的人群 , 也需要定期测量血压 , 以免漏诊和延误治疗 。
她表示 , 生活习惯不好 , 如抽烟 , 喝酒多 , 熬夜 , 不爱运动等或日常压力较大、肥胖人群都需要注意高血压风险 。 另外 , 由于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 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高血压的人 , 也需要注意高血压 。 此外 , 睡眠对交感神经的影响很大 , 失眠人群也容易发生高血压 , 因此这类人群也需要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