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传记|智慧医疗 关节炎患者的生命曙光——访西安交大二附院骨关节外科副主任杨佩( 二 )



故事传记|智慧医疗 关节炎患者的生命曙光——访西安交大二附院骨关节外科副主任杨佩
文章图片
每一面锦旗后面都有一段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
“天眼”机器人实施保膝术、保髋术更精准
今年1月 , 骨关节外科主任医师王伟为一位患左侧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机器人辅助下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治疗 。 术前 , 根据患者影像学检查 , 设计并制作了左侧胫骨3D打印模型及3D打印截骨模板 。 术中通过对比术前CT数据与术中X片完成体表定位 , 截骨撑开后以术前3D模板确定撑开角度 , 减少了C型臂透视次数 , 手术获得极大成功 , 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
除应用于保膝治疗 , 骨关节外科团队还成功将最新引进的“天眼”手术机器人应用于股骨头坏死早期的保髋治疗 。 一位接受机器人手术的患者 , 不幸出现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王坤正教授在查看病人情况及影像学检查后 , 建议患者采用机器人辅助下髓芯减压术保髋治疗 。 在杨佩主任医师、宋金辉副主任医师、王春生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 , 田润副研究员完成了双侧机器人辅助下髓芯减压术 。 手术过程无切口 , 无出血 , 仅使用C型臂透视2次 , 双侧减压操作仅用时26分钟 , 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缓解 。
杨佩主任医师介绍 , 传统手术需要人眼观察 , 人手操作 , 加之患者的个体差异、手术难度等因素 , 产生误差的环节较多 , 智能化关节置换导航系统、关节置换机器人的临床应用 , 使手术变得更加精准 , 患者恢复快 , 一般患者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动 , 缩短了患者康复周期 , 赢得广大患者和家属的肯定 。
杨佩主任医师表示 , 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革命性应用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战胜疾病的希望 , 而精细化、微创化、智能化已成骨科发展方向 。 未来 , 交大二附院骨关节外科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与关节外科的结合 , 促进医疗水平与质量不断提升 , 为陕西及西部患者提供更多优质、高效、前沿的医疗服务 。
本报采访人员 门孝成
相关链接1:
逐梦骨科医学的时代浪潮 ——西安交大二附院骨关节外科简介
西安交大二附院骨关节外科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关节外科中心主任王坤正教授牵头创建 , 目前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骨科学科团队 。 该科主要研究方向为骨科与关节外科 , 现有医师10人 , 其中主任医师和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3人;博士学位9人 , 硕士学位1人 , 现有护士18人 , 全科医护人员共28人 。 开放床位40张 。 目前为外科学硕士、博士授予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陕西省首批临床重点学科、国家级示范快速康复病房 。
该科最早在西北地区进行了人工关节置换术 , 在国内较早进行了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 , 提出肥大脂肪细胞压迫导致小静脉淤阻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 , 并获得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在国内首先提出静脉瘀滞理论 , 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骨折 , 取得良好疗效 , 并在全国推广 , 成为该疾病的经典术式 。 近年来 , 该科致力于智能骨科 , 主导设计关节及机器人 , 开展新型人工关节假体设计、研发和手术 , 复杂人工关节置换术、人工关节翻修术、微创髋膝置换术、人工智能、机器人辅助下人工关节置换术等相关技术 , 手术例数及难度领先西北 。(屈姝利)
相关链接2:
专家简介
王坤正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关节外科中心主任、博士、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兼关节外科学组组长 ,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关节外科专家委员会主委、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员发展专家委员会主委 , 陕西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分会主委 , 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历任主任委员 , 西安交大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精准医疗研究院骨与生物材料研究所所长 , 陕西省骨与关节学会会长 , 获“国之名医”“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 培养硕士研究生70余名 , 博士研究生40余名 。 率领研究团队累计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 , 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 。 主要研究方向为关节外科和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和系列化治疗 。 在国内首先应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及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取得了优良成绩 。 在国内较早开展髋、膝、肩、肘、踝等人工关节的置换及翻修 , 推动了我国人工关节技术的发展 。